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会动态 > 内容
2025年工作规划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25/6/17 浏览量:36次
字体: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以地域文化研究为平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通过提炼、总结、归纳,将地域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敕勒川文化研究会有两种属性,一是地域性、二是民间社团性。就敕勒川文化研究会而言,从成立之初乃至今后,要进一步明确文化研究的方向。

一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地域文化研究的主线。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开展文化研究,以文化认同引领民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二要积极开展黄河文化研究。黄河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入境,从山西省出境,流经内蒙古841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15%。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是黄河中上游分界。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带着黄土高原的泥,裹着鄂尔多斯高原的沙,流过中原,流过草原,一衣带水,源远流长。她哺育了两岸各族人民,沟通了中原、草原的经济文化,是各族人民的经济命脉,民族文化的魂魄。敕勒川地区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作为一个课题,深入研究。

三要深入挖掘民族相融的历史渊源,进一步打造好和谐文化的品牌。前文讲到的敕勒川文化的六大亮点,表明敕勒川地区是我国民族相融最具典型性的地区,要很好地宣传历史上的相融故事,宣扬“模范自治区”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宣扬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

四要宣扬红色文化,激励民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敕勒川地区是我国的革命老区之一。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共有1500多个县级革命老区。内蒙古的革命老区分布在10个盟市49个旗县区。敕勒川地区有20多个旗县区被确定为革命老区。

在敕勒川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无数革命前辈不仅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作出贡献。而且为今天的建设者们留下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是坚定地跟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创业的理想信念;二是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百折不回的大无畏精神;三是把民族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的爱国主义情怀;四是守疆卫国,冲锋在前,甘于献身的豪迈气概;五是民族互爱,团结互助,共存共荣的中华民族大一统胸襟;六是党群一心,官兵平等,军民一家,骨肉相连,鱼水难分的深情。研究会要引领民众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传承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进。

五要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开展北疆文化的创研活动。内蒙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的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是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敕勒川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治区首府在敕勒川地区,自然成为创研北疆文化的核心区域。在北疆文化的框架内,敕勒川地域文化研究要突出两点:一是向北开放,宣扬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光辉成就,宣扬“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二是面向中原地区,特别是晋、陕、冀友邻省区,开展地域文化的“关联性”研究,追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 

六要发挥民间地域文化团体的拾遗补阙作用。积极配合地区党政部门,联系和协调社会、民间、企业各方,共同开展文化研创活动。党政部门有能力,而肩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任,事情繁杂,精力有限。民间文化社团相对宽松,虽然能力有限,而时间宽裕,精力充足。要组织会员围绕如何处理好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民意,集中民智,把广大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反映上来,把散落在民间的真知灼见收集起来,积极向地区党政文化部门建言献策,为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