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向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第七幼儿园捐赠了《敕勒川文化》丛书等百余册图书。这也是研究会的地域文化丛书首次入驻幼儿园图书角,为幼儿园的孩子和教职工开启了了解家乡历史与文化的窗口。
捐赠仪式上,研究会副会长杨存旺发表讲话。他提到,敕勒川地区自古便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热土,此次捐赠的书籍记录了生活在这里广大民众共同开发边疆、共建家园的历史故事。幼儿园教师代表表示,这些内容将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教材,可以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文化内涵。《敕勒川文化》丛书是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历经多年编著完成的一部丛书。内容涵盖经济、历史、民俗、艺术等领域。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地方史料,展现了敕勒川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多民族交融的历史脉络和璀璨的非遗文化,既是一张张“地域文化名片”,可以让教职工从多方面了解敕勒川地区的文化内涵,也为幼儿园增添了浓厚的书香氛围。另外,敕勒川文化的多元性,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缩影。幼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我们要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他们心中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
玉泉区第七幼儿园园长王玉岚在致辞中表示,这批书籍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文化的馈赠。“幼儿阶段是文化启蒙的关键时期,通过接触家乡的历史、民俗和艺术,孩子们能更早地建立起对脚下土地的热爱与认同。”她强调,幼儿园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故事讲述、主题课堂和实践活动,让敕勒川文化“活”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玉泉区第七幼儿园作为一所注重文化育人的园所,近年来积极探索,将地方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教师们表示,将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把书中的历史故事、民歌、民谣转化为趣味课程,让孩子们在听、说、画、演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文化无形,育人有声。这场捐赠仪式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团结的种子。让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共创美好的精神在幼儿时期就牢牢扎根。同时,玉泉区第七幼儿园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携手家庭与社会,共同绘就民族团结进步与中华文化传承的教育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