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旗县专题 > 内容
用好特色文化资源 提升固阳文化软实力
来源:本站 作者: 姚俊杰 日期:2024/12/19 浏览量:335次
字体:     



“文化软实力”,事关国家、地方长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所以,大力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推进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是实现固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提升固阳文化实力的资源优势

 

一是拥有悠久连绵的历史文化。固阳县域人文历史厚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先秦时期为游牧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九原郡地,汉为五原郡管辖,北魏时属怀朔镇,隋为突厥汗国所辖,唐为燕然都护府、安北都护府辖地,宋为辽金辖地,元为大同路云内州辖地,明清为蒙古族部落游牧地。民国八年(1919年),为垦务需要设立固阳设治局。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改为固阳县。纵观固阳地区的整个发展历程,秦汉时期的匈奴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文化、隋唐时期的突厥文化、宋辽时期的契丹文化、元明时期的蒙元文化及近现代的西口文化无不在这片土地上各展风采。而代表农耕文明的黄河文化也不时以各种角色出现,更使这一地域文化斑驳陆离、别具一格,却又连绵不绝,诉说着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故事,展现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永恒主题。

二是拥有雄浑苍茫的文化遗产。长城美、长城长,长城两边是故乡。固阳秦长城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蜿蜒起伏于色尔腾山脉。县境内秦长城墙体总长95.6千米,沿线布设173座烽燧、5座障城,是一个完备的古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也是阴山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固阳县还有距今1500多年的怀朔古镇,是北魏王朝的军事重镇,这里曾经走出以高欢为代表的怀朔镇集团(怀朔镇集团主要是指东魏、北齐统治集团中家乡出自北魏怀朔镇,以掌握最高执政权力的高欢及其家族为核心,彼此之间相互联姻,世代罔替担任军政要职,对北朝后期中国政局产生重要政治影响的怀朔镇豪帅群体)。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评价:“固阳秦长城是我国早期长城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亮点”;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认为,固阳秦长城基本包括了秦长城的所有建筑类型,是秦始皇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可称为“秦长城的博物馆”。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曾到固阳县,指出中华文明有两个大脚印从这里迈出:一是秦长城,划出那个时代农业文明的界限,或者叫生命线条。另一个大脚印是从怀朔镇引出的、那个代表草原文明的拓跋鲜卑的足迹。

三是拥有历久弥新的红色文化。1938年底,李井泉、姚喆率领八路军挺进大青山抗击日本侵略军,中国共产党在固阳县建立第一个党支部,组织地方游击队、动委会积极配合作战,在后窑子、巴总窑子等地给予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固阳人民英勇参战,积极筹集军需物品、拥军拥政,同抗日支队并肩战斗,拼死战场。10多年间,县境内经历生鸡兔、黑沙沟、錾字石、红油杆子、东黑沙兔、石门子等战斗数百次,死难者不计其数,英雄人物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在此任职的国共将领刘桂五、彭德大两位抗日英雄,也都血洒固阳。县内目前留存下湿壕李二沟革命遗址、彭德大牺牲地、后窑子抗战遗址,兴顺西镇红油杆子抗战遗址等。县城内还建有烈士陵塔,是为纪念内蒙古骑兵第四师在解放战争和剿匪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塔建成后,派专人寻找原骑四师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遗骨。找不到遗骨就立一个灵位,当时有350名烈士遗骨安放在烈士塔地下室。

四是拥有种类多样的非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固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蕴藏丰富、品类繁多,成功申报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及杂技、传统医药、传统民俗等9大类50余项非遗项目。列入自治区级的有“莜面饮食制作技艺”“车铺渠二月二灯会”“胡勒日鲁乐乎其内汤疗法”三项;列入市级的有“圆锁”“固阳民间益智围棋”“踢鼓子”“麻糖手工制作技艺”“固阳童谣”“连枷的制作和使用技艺”“黑豆药油”“木版窗花”“固阳剪纸”“麦秆雕刻”等十六项;列入县级的有“陈家渠庙会”“二人台座腔、曲牌”“扎蒙采集炮制技艺”“固阳山茶采集炮制技艺”“根雕”“铜雕”“怀朔古镇的历史故事”“大仙山的民间传说”“码头调”“刺绣”“炕围画”“民间挽圪褡技艺”“杨大发与分子地的民间传说”“传统泥塑”“传统木雕”等二十九项。

五是拥有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固阳三大宝,山药、莜面、羊皮袄”。由此可见,固阳的莜面和土豆在固阳人心中的地位。固阳本地人管土豆叫山药蛋,不光个头均匀好吃,种类也多,有白皮的、紫皮的、黄皮的,白皮的吃着生脆,紫皮的烩着吃沙酥,黄皮的调着吃绵甜。山药可主可副,吃粮时可当菜,吃菜时可当粮。固阳莜麦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传统的耕作、加工方式而风味绝佳,莜麦磨成粉便是莜面。味美醇正的固阳莜面讲究三熟,秸秆文火炒熟,山泉水烧开烫熟,竹笼屉蒸熟,散发出特有的香味,莜面吃个半饱饱,一喝水那就正好好。除此之外,固阳的羊肉、小杂粮、野蘑、山茶、扎蒙等绿色食品也得到了广大食客的认可,黄芪炖牛大骨、春坤山炖羊肉、猪尾巴勾鸡、荞面拿糕、莜面窝窝等特色美食深受食客好评。固阳有名的美食店铺有老三黑莜面、老四炖菜、西门杂碎馆、北门烩菜、曹家名羊、福临熏鸡、老赵棒骨等。

 

二、近年来固阳文化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固阳县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依托已有文化资源优势,坚持“文旅兴县、商业活县”的发展思路,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树牢主线意识,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创设自有版权的“石榴、昭君、木兰、蒙恬”系列IP形象品牌,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约,原创主题歌曲《石榴花儿开》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编纂《民族交融固阳史话》《红石榴故事汇》,打造兴圣公研学点等7个教育实践基地,生动展现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荣传统。挖掘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民风民俗和传统手工艺等10个类别的80多条线索,50余项重点项目,建立健全完整的非遗资料库,打造非遗展厅,展示剪纸、麦秆画、烫画、根雕、铜雕等作品60余件。组织全县乌兰牧骑小分队以蒙恬、王昭君、花木兰等历史人物为原型创作文艺作品,深入景区景点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出活动,让历史发声、文物说话。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合作建立长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通过做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工作,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歌曲《秦风固阳》获中国文传榜十大国学音乐奖,《我的草原我的家》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固阳,金马驹腾飞的地方》《秦长城》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深入人心。

二是坚持文旅融合,打造特色历史人文红色景观。

文化,让一座城市富有生命;文创产业,则会让这座城市更具活力。20228月,固阳县整合全县文旅资源,全面延展全县商业业态,对原有的佳雨步行街进行改造提升,建成涵盖购物、餐饮、休闲、教育、娱乐、展览等20余个业态的“固阳稒事”美食特产文创街。文创街的正中央修建了一条东西贯通的马蹄砖石路,设计灵感来源于秦直道。以秦直道为中轴的线上设有“固阳稒事”门楼、篝火广场、演艺广场、天马洞、金马驹、秦长城等景观节点,两侧有固阳八宝馆、红色收藏馆、收音机收藏馆、草木之境等特色展馆,墙体立面雕刻了昭君出塞、木兰从军等历史典故。

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首家以秦长城为主题的国家文化公园——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正式开园运营,建成秦长城文化展厅、秦长城学术报告厅、北塞驿、色尔腾凯旋广场等,并设置了石筑长城、烽燧、分筑缝等15处游客打卡点,同时将包头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研学点、包头市文艺创作基地挂牌在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至20249月已接待游客25万人次。将下湿壕镇彭德大牺牲地、后窑子抗战遗址等红色资源以雕塑、文化长廊、墙体设计等形式进行整合宣传。建成大英图红色展览馆,将红色资源与本土窑洞文化馆、传统民宿、帐篷房车露营、芍药花海营地等综合体相串联,形成一条独特的红色文旅研学路线。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第四师展陈馆,全方位展现第四师从组建初期的艰难困苦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英勇奋战,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三是挖掘品牌文化,提升固阳文旅知名度美誉度。

固阳有一季旱作好粮(固阳八宝),两城历史苍茫(秦长城、怀朔古城),三山盛景无限(春坤山、马鞍山、大仙山),为让更多人品鉴“固阳八宝”等固阳美食的美味,感受“三山两城”独特自然人文景观的壮美,我们站在全球视野打造了北纬“41°固阳献”区域公用品牌,喊出“世界黄金纬度,中国固阳好物”的品牌口号,表达“来自固阳·献给世界”的美好愿景。品牌已成功入选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国内地标食材优品榜单,获“乡村振兴赋能计划——电商助农典型案例”,全国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示范奖,荣登中国农业产业兴旺示范引领百强榜,“41°固阳献·固阳黄芪”入选胡润百富全球地标优品榜单,品牌文化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此外,通过举办长城文化研学论坛、秦长城历史文化学术讲座、秦汉长城与北魏怀朔镇学术研讨会、秦长城美食文化节、长城脚下话非遗、百名艺术家行走秦长城、秦长城越野赛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固阳秦长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固阳秦长城文化旅游节已荣获“中国节事卓越品牌”。

固阳文化资源较为丰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近年来一直秉持“能融尽融、能融全融”的理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本土资源为载体,强化地方特色文化的深度阐释提炼,加强对现存文化资源的宜游化改造,确保做出品牌特色。坚持以创意为引擎,体现时代特征,培育一批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探索更多地域特色文化体验空间。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更多融入人工智能、交互体验,增强产业势能。坚持以融合为路径,围绕“文化+”,着力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开发更多高品质、体验感强的产品,刺激和带动消费需求,全力推动固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固阳文化品牌名片。

(本文作者系中共固阳县委书记)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社会组织机构)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行政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
业务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