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带着孩子打卡了北方兵器城。这是一个令人震撼和敬畏的地方,展示了不同时代我国的各种兵器,让人忍不住惊叹人类的智慧,还有兵器的威力和科技的力量。
孩子对各种坦克是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去之前,我们就给他科普了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去了北方兵器城之后,孩子爸爸将这段历史和北方兵器城的坦克装备联系起来,讲了我们国家军事设备一路的进步和发展。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敌人的铁甲战车,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只有手榴弹、爆破筒这样的轻武器。于是,一种“坦克情结”萦绕在我们的国人心间,挥之不去。
我国第一家坦克制造厂617厂(现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在我们包头建立的。从此开始,伴随中国陆军的成长足迹,无数坦克从这里送往部队、驶向疆场,我国坦克工业迈出了走向现代化的铿锵步伐。中国坦克由仿制、改进到自行研发,从59式发展到99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包头一机厂生产的各种新式装备多次在国庆阅兵式上,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一机集团要成功地生产出坦克,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是凭着军工人员的智慧与心血,这些守卫国土的钢铁战车,也见证了中国军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奋斗史。
在孩子爸爸的解说之下,我相信孩子对我们的祖国和家乡更加心生敬意。回来之后趁着这股热劲儿我们全家一起观看了一部战争片:抗美援朝之金刚川。感受到先辈们保家卫国的艰辛和不易。看得我和孩子热泪盈眶,每一帧画面都好心痛,好难受。这类影片不光对孩子有教育意义,我们大人也应该看一看,别让眼前的幸福和舒服麻痹了神经,应该追溯一下历史,才能更好前行,更好教育下一代。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虽然已经非常疲惫了,但还是坚持要看完电影。我想他一定看得懂,也在心里试着理解那些志愿军叔叔们战斗之情。就这样,小小的爱国种子和责任心一点点埋在了孩子的心底。
回到家,儿子问我:咱们包头有去那里的志愿军吗?我拿出了孩子太姥爷抗美援朝的纪念勋章,并且告诉他:“你的太姥爷就是这240多万志愿军的其中一员,太姥爷很幸运地回到了故乡,身体里的几颗子弹一直陪着他直到生命尽头。如果太姥爷活着,还可以给你讲讲以前的故事。要永远记得是这些人的肩膀扛起了我们今天安稳太平的生活,每一位英雄都值得铭记,一定要珍惜当下……”儿子的小手轻轻地握着这些勋章,小眼睛睁得大大的,不断和我提着问题。
今后,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会带着孩子出去转转,并承诺要带着他走遍我们内蒙古的十二个盟市,了解家乡历史,感受家乡壮美。不管远近,有父母的陪伴,我相信每一趟出行都有意义,都值得被纪念。
山河无恙,英雄不朽!祖国的未来要靠你们。我们,一起加油吧!
(作者系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