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探幽 > 内容
隋炀帝杨广
来源:本站 作者:王尚新 日期:2012/11/23 浏览量:5798次
字体: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 杨坚次子,母文献独孤皇后。
  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平陈后,进驻建康,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班师后,杨广进封太尉。此后,杨广亦屡立战功。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开皇二十年(600年),他率军北上击破突厥的攻势。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杨广即帝位后,以早年的军旅生涯为基础,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发动了战争。
  在成为皇太子前,杨广在父亲和母亲独孤伽罗面前一直装得很朴素,以讨其双亲欢心。开皇二十年(600年),文帝废掉太子杨勇,十一月改立杨广为皇太子。仁寿二年(602年),独孤皇后逝世。两年后,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杨坚病重,驾崩于大宝殿,杨广继位。
  杨广即位以后,在教育制度上,对古代中国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贡献。隋炀帝发展了科举制度,增置进士科,使国务的操持由士族门阀政治而逐渐改向科举取士。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终止。政治上,他为了真正实现大一统的理想,企图打破由关陇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重用了虞世基、裴蕴等南方集团官员,对破除当时南北隔阂的情况有很大的影响。军事上,在即位前曾参与与突厥、契丹之战事,皆有所获。大业五年(609年),他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扩疆五千里。但是隋炀帝又是一位急功近利的人。大业八年,首度亲征高句丽失败后,隋炀帝为扳回其颜面,连续三年一再亲征。即位后为实现个人构想,劳动全国投入大规模的工程营造,致使国库亏空,劳民伤财。晚年为消除强烈的失落感和政务上的压力,他逃避现实,三下扬州,整日杯不离手。最后宇文化及所率领的叛军攻入江都宫,杨广被缢弑。隋朝灭亡。
  隋炀帝在位的十三年间,起初为提升经济发展和民生便利的层次,曾推动各种建筑包括南北隋唐大运河等工程。一方面这些巨大的工程促进了经济,另一方面也给民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大运河的修建使百万计的中国劳工伤亡,为隋朝带来不稳定因素。另外,在执行政策的同时,隋炀帝也搜罗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珍材异石来犒赏自己。又为求完美,令各地献上特产、奇禽异兽至京,动用了大量的劳役。隋炀帝还遣大军远征高句丽,连年的征战,使百万隋军丧命异国他乡并间接引发隋末民变。
  历数隋炀帝的诸项工程,规模皆庞大,若是当年有节制,以隋朝国力的强大,其实一时不成问题,但长此以往便导致民不聊生。再由于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失败,朝廷威信因此大落,终于引发国内烽火遍起。锐意尽失的隋炀帝晚年常引镜自照,对萧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607年6月,又一次统一中国的隋王朝北部,黄河岸边的胜州(榆林郡城,今内蒙古准格尔十二连城古城)人山人海,欢呼雀跃。入夜则可见城西城北的大河中万灯闪烁。从城楼越河北望,可见辽阔的白道川(土默特平原)上空繁星眨眼,与大河中灯火呼应。人们都知道,此时隋朝的皇帝杨广就驻跸在榆林郡城里。
  607年6月27日,隋炀帝杨广在榆林郡城东设大宴,招待突厥、契丹、奚、室韦、沙陀等部族3 500人。城梁高台上,百戏齐作,面对弯弯曲曲的大河,高官贵妇们白日观鱼,夜间赏灯。隋朝的百官后宫与北方各部族的可汗、酋长及其后妃们同欢共乐。欢声笑语回落在河湾上空。宴毕,大业皇帝对北方诸部族来宾一一封赏。
  隋炀帝在黄河岸边住了54天,并与北方各部族的可汗、酋长订了一个和平盟约之后,恋恋不舍地东返至太原。
  大业十四年三月十一丙辰日(618年4月11日),隋炀帝于江都被叛军宇文化及所弑而终。隋炀帝死前,宇文化及煽动叛军将之包围,炀帝闻变,仓皇换装,逃入西阁。被叛军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逮获,炀帝说:“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为首邪?”化及命令封德彝宣布炀帝罪状。炀帝说:“卿乃士人,何为亦尔?”德彝一时惭愧退下。炀帝爱子赵王杲,才十二岁,在帝侧,号恸不已,叛军裴虔通将其斩杀,血溅御服。炀帝欲饮毒酒自尽,叛军文举等不许,遂命令狐行达将其缢弑。
  隋江都太守陈棱找到炀帝灵柩,粗备天子仪卫,改葬于江都宫西吴公台下,当时牺牲的王公,皆埋葬在炀帝坟茔的两侧。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
隋炀帝除了以帝王身份的从政生涯饱受争议之外,他还是隋唐两代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风格多样,既有千军万马出征时的雄伟,又能描写夕阳下长江宁静的江景。在他帝王生涯的最后,仿佛意识到自己帝王运尽,诗风转变为寂寥多感,以抒情诗为主。


                        (本文编者为敕勒川研究会会员)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