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珍闻 > 内容
傅增湘的包头之行
来源:本站 作者:李红权 日期:2013/4/2 浏览量:7051次
字体:     

傅增湘

  傅增湘(1872一1949),近代著名藏书家、文 献学家,字润沅、沅叔,别号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等,四川泸江江安人(今宜宾)。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进士。在清廷,历任翰林院编修、天津女学事务总理、直隶提学使等职。1902年入袁世凯幕府,辛亥革命后受袁世凯委任,参加唐绍仪的议和团。其后历任约法会议议员、肃政厅肃政史、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等职。   

  傅氏一生藏书宏富,有宋金刻本一百五卜余种,元刻善本数十种,明清精刻本、抄本、校本更 多,总数达二十余万卷。平生校勘图书800余种,16000余卷,著述200余万言,有《藏园群书经眼录》、《双鉴楼杂咏》、《藏园居士七十自述》等传世。   

  傅氏喜游历,足迹所履,遍及名山大川,他曾两次游历包头。   

  第一次在1923年秋季。傅增湘此番塞上之游,在包头小住二日。当时包头刚刚设立“设治局”,傅增湘见其地为西北水陆交通枢纽,认为“十年以后,开发西北,此地实扼商业转运之枢”,因与人合资,置地数十亩,题日“四德堂”。后因边地不靖,遂放弃了经营。  

  第二次在1936年。1929年绥远建省之初,首任主席李培基筹画编写“省志”,1931年,成立了“通志馆”。《绥远通志稿》初稿完成后,因“体例之商榷,与文字之要删,非得闳通博览之才总揽其事,无以观成”,时任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乃于1935年冬季,延请傅增湘任《志稿》总纂。1936年1月,《通志稿》编辑主任土默特旗总管荣祥奉傅作义委派,到北平与傅增湘接洽,商定赴绥日期。5月29日,傅氏启程,乘平绥火车赴绥远。  

  到达绥远省城(今呼和浩特市)后,傅增湘依次游历了舍利图召、小召、乌斯图召、青冢、白塔、大召、乌素图召等古迹。6月6日午后,荣祥来,约至土默特旗总管公署。次日早七时,乘早车西行,九时半,至美岱召车站,步行至美岱召村,游三娘子墓,留有诗作两首: 

 

寿灵舌吊忠顺夫人墓  

芳林十里界尘寰,几曲清流泻碧湾。  

古刹旧标灵觉寺,崇楼压破宝丰山。   

双峰如纛藏犀甲,孤塔留龛玉颜。   

昨吊明妃上青冢,塞垣千载两钗鬟。

 

吊忠顺夫人墓  

安边伟略仗婵娟,报德崇祠礼数虔。   

宝座朱缨灵爽赫,龙廷貂锦画图妍。  

金源题榜知怀旧,辽后埋香只浪传。  

九塞威名三世节,名功谁为勒燕然。  

  是日五时,至包头县城,县署秘书濮畲、公安局长赵仲容、七十师参谋王绶琪,前来迎接。入城后,下榻于中国银行。随后广泛接触了包头政、学两界人物,其中有中国银行行长郑恩卿,旅长田树梅、法院院长于存灏、电报局长胡百生、《包头日报》社长李聚五等。  

  6月8日凌晨,傅氏驱车驰赴五当召,同行者为屯垦处处长周剑吾、阎富斋、杨毅明、公安局巡官李裕,田旅长派士兵三人护送。车出包头城后,依次路径前营子、开州窑子、鸡毛窑子、董瓜、福印居窑子、二相公窑子、石拐沟、召沟门,“数十里中,崇岩曲涧”,十分危险。出召沟门后,景色怡人:“两山夹耸,巨涧纵横,车即缘涧涉水而行,赭壁青林,时见野花四发,连冈被垄,皆紫蕊黄英,山容益行秀丽,忘其为关塞荒凉也。”  

  再往前行,“岩回涧复,百转益深,山势忽开,遥望高楼粉堞,皓若雪霜,环耸山椒,其上碧瓦朱垣,连云而起,景状殊诡,恍如行海国夷场,触目为之耸异,即五当召也。”  

  五当召,汉名广觉寺,在包头东北九十里,是内蒙最大的召庙,风景绝佳。傅增湘登临绝顶,这一年,他65岁,他说:“五当召群山之奇景胜地,奇伟美丽,使人惊叹迷恋。”现将傅氏游记的精彩文字摘录如下:

  余素闻此召后山风景绝佳,开尊欣然愿为伴往,仍登汽车,山势左沿涧而入,约三里许,抵涧下,巨石当路,车不可通,相率下车,循东涧斜上,傍岭胁行,松柏弥山,飞英满地,锦屏绣谷,目不周玩,情不暇赏,奇丽乃不可名状。人从绿阴中曲折取径而行,林樾倩深,窈然翠幄,坡陀上岭,累转益高。渡一深涧,涧泉自石坎悬流而落,聚成短瀑,散如马尾,声濑清泠,视其下,乃有层冰冱结,厚逾半尺。渡涧,复循仄磴,欹危上升,历数百级,径若悬云,选得盘石,小坐息喘,喘定复行,如是者再。路愈狭,山愈峻,时方亭午,日暄风暖,热气内逼,汗出浃衣,加以跋涉疲劳,心烦力敝,气逆作呕,几不可耐。开尊探囊,出药粒吞之,神定气振,仍强自支厉,奋步上腾,峰头忽现丹垣,则根昆寺也。  

  寺只小屋三楹,一喇嘛守之,AEI一轮值,凡召皆荤食,惟山后五寺独茹素,其人沉寂,似有道者。凭门极览,来时群峰皆在眼底,如绿螺隐现于碧海中,万壑谡谡,只见其巅。寺后高峰名吉宏龙,托山巍然壁立,岩石斜皴,缀以乔松劲柏,烂如古锦。若得马远、夏硅之笔写之,或可得其彷佛耳。山中花草树木,多不知名,涧谷内产药尤富,赤芍党参俯拾皆是。行茂林中,清风微送,芳馨之气时袭鼻观;山鸟飞鸣,啭咔清越,羽毛鲜丽,多非关内所常见;深壑时有鹿群,各寺率于垣外备石槽,置豆麦,任其晨夕来啖,谓之养鹿台。余山行时,尚闻呦呦之声,出于隔涧,亦所在多有,盖山深气燠,水土丰腴,故动植百物皆易于蕃育也。开尊为言,七八月中,山果既熟,霜叶渐丹,岩阿之中,秋色特为妍丽,殊令人动再来之兴。  

  入寺烹茶小座,少息尘劳,屋小,无延客之座,守僧趺坐诵经,前列低案,因掩卷,以一席相让,就经案置茗碗而已。僧言,自此岭上行,尚有四寺,视日影已斜,不及周览,乃题名于寺壁而出。归途从西岭而下,岩际细径如蛇,俯视怀栗,然欣赏幽奇,转忘险峭也。回至涧上,仍登车出,余等来时取道东涧,颇喜其幽邃无伦,闻西涧亦复深葡,未得穷探奇胜,殊足惜也。  

  出召南,行约二里许,至营房,乃开尊治事之所。开尊言,本召秋季例有社集,自七月二十日至八月初三日止,为期十三日,名妈尼会,有跳神打鬼诸典礼,蒙人远近朝拜者累数千人,其时车骡络绎,商民纷集,食宿视平时为便,大可乘此时来游,一揽山中秋色。余闻之欣然,与订再来之约,珍重而别。 

 

  6月9日,十一时,答拜包头官场、商界诸人;晚八时,返抵绥远省城。  

  此次傅增湘绥远之游,历时13天,计在包头停留3天。其长子傅忠谟随同拍照,同乡画家李育灵绘图,傅氏又“写楹帖,题小像,分赠本地诸方”,留下了许多历史文献,照片、绘图至今未见,记载这次游包头见闻的仅有《塞上行程录》一文和以上两首诗。   

  《塞上行程录》写成于1940年5月2日,连载于1942年的《旅行杂志》;又有二卷刻本传世,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全文三万余字,征引古籍十余种。文中对内蒙佛教制度的记载,得之于实地的采访,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傅氏藏书宏富,学识渊博,他的游记,能将历史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相结合,或征引图籍以证古迹,或辨别文献记载之真伪,探赜索隐,以发其覆。傅增湘曾入保定莲池书院,受业于吴汝伦之门,深得桐城派之神髓,故行文骈散并用,错落有致。出于傅氏笔下的内蒙山川,益增壮美,令人欣然欲往。此篇游记文情并茂,堪称中国文学史上之奇葩。今日重读,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未曾游览内蒙山川者,垂涎欲往,曾经游历者,引为共鸣。  

  1944年,傅增湘中风偏瘫。1948年秋,北平解放在即,胡适曾两度来访,促其同赴台湾,均遭到傅增湘的拒绝。1949年10月,病逝于北京藏园,终年78岁。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