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思潮争鸣 > 内容
清末民国准格尔旗社会制度的变迁(土默特右旗敕勒川文化研究会论文之一)
来源:本站 作者:高景哲 日期:2013/9/18 浏览量:15502次
字体:     

 

清朝中叶汉族移民大量涌入口外,移民潮蒙旗原有的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蒙古西部地种局面尤以土默特旗和准格旗最典型。土默特旗由于旗权丧失、境遍置,故而力扭旗政衰颓势留的佐()制局面;而在准格旗,伴随着移民程的推,统治阶级逐步调整了旗制,以适应新的社会形态。

这些调整包括:经济上,对土地的占用形式由昔日牧民共享的总有制而转变为分割所有制。政治上,扎萨克权力旁落,铁腕人物以协理的身份掌控旗政,并强烈抵抗周边汉县对旗权的侵蚀;基层行政制度由达庆·达尔古制取代原有的参佐(领)制。军事上,组建了保安队,进而引发旗制向军事化的方向演变。总的来说,准格尔旗通过上述的一系列调整,成功的应对了由纯游牧向农牧交错这一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同时也牢固的确立了蒙古族对占人口优势的汉族移民的统治。这在当时的内蒙古西部蒙旗是一特殊的个例。

对这一问题,哈斯巴根《鄂多斯牧交错区域研究(1697——1945)——以准格中心》一书里有专门的研究。但是作者考察的年代下限虽至1945年,可是却没有注意到这一时期正是准格尔旗在全面走向旗制军事化,而这一进程带来的社会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同时作者也没有涉及到上层统治,也就是协理专权,并以铁腕手段抵制周边汉县对蒙旗权力的侵夺。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更进一步,并对这一问题作专门的系统梳理。

一、 土地制度的转变——分割所有制取代总有制

日人安斋库治在2040年代的告《蒙疆土地分割所有制的一个类型——伊克召盟准格旗河套地土地系的特中,将当时内蒙古中西部的土地系划分三大型。第一种是“有制”,在游牧经济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北部地里的土地所有牧民共同使用。第二种是“分割所有制”,即农业经济占主地位的察哈南部、土默特全域和乌兰察布盟的部分地。第三种是“一所有制”,即蒙古人失土地所有的察哈南部地。游牧代的准格旗,全部土地名克所有,实际是旗民共同放牧使用的财产随着移民的入,经济态趋农业化,土地作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上遭到蒙古社阶层的划分、整合、私有。这样,准格旗的土地型便由“有制”,转变为了被安斋库治形象的称为“分割所有制”型了。

分割所有制连同这一时期的土地转让形式——永租制,极大的平衡了进入农业社会后,准格尔旗蒙汉双方的利益。蒙古族通过出租个人所有的土地而获益生存;汉族通过契约的形式从不同身份的蒙古族手里获得土地使用。二者呈和谐状态,“准旗北境河套川及南部之牌界、黑界等地,甚肥沃,宜于农业。······而租种、佃种各与地主感情,尚融洽,租价及分股亦公允。蒙相安,过龃龉也。”

分割所有制并非是简单的全体蒙古族对土地的平均分割私有。它因其所有者、收租型的不同而有所分类,并被冠以不同的称谓。《绥远通志稿》中其概括“一之黑界地,二永租之牌界地,三旗地,四王府地,五地,六蒙民口地”。而哈斯巴根又内仓地、外地、理台吉等的私有地、地、恩地、口地。民国时期准格尔旗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是黄河北岸的河套川,各种力都在此处争夺土地,因此土地分割所有情。以下是河套川土地分割所有类型:

1、 公署地

   也叫外地,是准格旗扎克衙直接所有、收租的土地。公署地一部分是王收租地,一部分是旗衙公署收租地。公署地根据租赁关系又可分吃租地和白楂地。所吃租地就是以永租的形出租的土地,有正的理由,旗公署不得收回。白楂地出租形式则较为灵活,有采取伴种,即旗公署出地,佃力、牛具、肥料,秋收之后,按三七分成;有采取“包股”,即在今年的秋天估明年的收量,以定额实定第二年的地租。

2、王府地

也叫内仓地,是包括旗扎克的收租地和靠牛犋管理的土地。旗扎克的收租地有也叫大地、大商地、大地或艺晖堂地。种土地在河套川有三百多,主要分布在上十四分子、下十四分子、圪梁、圪洞堰、上迭坝营家圪卜、广和圪旦、西包、白青子等。靠牛犋管理的土地,称为官牛犋(“牛犋”系指一犋牛一年所耕的地亩数,“用二牛之力以耕一日则为地。二牛之力以耕一年则为一犋牛也”),其收入用于王府的日常用。

3、  西官府地

西官府地就是西协理所拥有的土地。万堂、万堂是西官府地的堂。万堂的建者札林格台吉,名奇存善,是2020年代准格旗有名的保安队军官,期在河套川防。札林格台吉死后,万堂由其子奇子祥承。万堂的建者齐密格道尔济名奇凤鸣,是札林格台吉的弟弟。1939年奇凤鸣死后,万堂由其子奇子义继承。万堂与万堂后合并,统称西官府地。西官府地所有的形和收租的不同分牛犋地、吃租地和拌种地。

4、 福德堂地

福德堂地的建者准格旗近代史上有名的裁者达赖达赖1932年被奇寿发动刺死后,福德堂由的嫡孙诺尔布(奇致中)承。福德堂地也分牛犋地、吃租地、拌种地。

5、 万和堂地

在清末民国时期,准格旗曾有一个达庆(官管河套川。到民国时期最后一个专管河套川的达庆奇拉圪胜在祖先留下地上建立了万和堂。1934年,拉圪胜趁接连发次政的准格旗局,伙同当时保安队军官郝聚斌、郝允功、发动反抗奇文英、奇凤鸣的叛果被奇凤鸣镇压,并被收了万和堂的土地,只他保留了口地。

6、 口地

清初在蒙地佐是以“丁”的,即以能自马装备的成年男丁为组成行政位的准。些兵丁的生计来源便是口地——能使些兵丁很好的为国效力,便拨给牧地以保的生。准格旗的口地,最初是在康熙年的。同治年的回民起义军向准格发动进攻,当时的准格旗扎克、伊盟盟札那噶迪率准格旗兵丁伐,其打退到宁夏一奖赏这战争的有功人,准旗在同治五年至六年(18661867,第二次分了人们户口地。其中蒙古族的私有地叫做台吉口地,一般旗民的私有地叫做百姓口地。于准格旗蒙民口地,《伊盟左翼三旗 》的记载是“(准格旗)地不下二十万······此种土地所有蒙人。每土地在十以上者最普遍,王公台吉有多至者” 。

   7、 

在由游牧耕社后,土地作一种生产资料或是常被有者作布施献给。清末民河套川然只有一座召名“广福寺”,蒙名“熬德沁默”,地人习称“小召”),但里的大量地亩被虔的蒙古地主献给附近的五召以及河南岸的新召。《清末蒙古垦务档汇编》载“河套川地三千余虎口驿传道管台站地一千余,又有武召、小召、新召地一千有零”,召地占有河套川地亩总的三分之一。

以上容根据:哈斯巴根 《鄂多斯牧交错区域研究16971945——以准格中心》、安斋库治 《蒙疆土地分割所有制的一个类型——伊克召盟准格旗河套地土地系的特》 、山田武  宋雅岚译 《蒙疆农业经济论》(《蒙古近代史译丛》第三辑节选成。

二、基层行政制度的演变——达庆·达尔古制取代参佐(领)制

游牧时代的准格尔旗由四十二个苏木组成,苏木长官为佐领(章盖),若干佐领设一参领(扎兰章京)管理。移民的涌入打乱了基层原有的参佐(领)制,同时又增加了许多行政事务,这就迫切需要新的行政组织来应对这一局面,达庆·达尔古制便应运而生。

1达庆·达尔古制的起源。

木制的衰弱。

木是以人丁数额为编准的,即每150人(箭丁)编为一佐(木),政合一,设苏木章职进行管理。清中叶,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准旗 “牧地的少,牲畜的少,贫穷饥饿的蒙古人为寻求牧草,纷纷逃往保持游牧经济的鄂托克、杭旗。逃往旗民的激增,其果是旗的组织单位——木的构成人员减少,木的事、政治力弱化”木的行政能弱化,基便迫切需要一新的行政机构来补充缺失的政治功效。在这样的情下,型期的准旗统治阶层便达庆·达尔古制行使治。《蒙古社构成的基础单木——伊克昭盟准格旗河套地(河北)中心》里对达庆达尔古的起因和时间写到:

顺治六年(1649)设置的苏木组织,随着汉人的进入和蒙古牧地的开垦、蒙古人的定居化,逐渐丧失其政治性机能。取而代之的是,汉人进入而行政的复杂化和作为管理汉农民的政治组织,于道光六年(1826)在准格尔旗创设达庆·达尔古制。达庆·达尔古制的出现,在蒙古政治制度的变革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前苏木组织负责处理的军政事项,逐渐由达庆·达尔古制来移管。

族移民的定居化使准旗迫切需要一行政机构来对行管理。

清朝前期的族移民遵循“春至秋”的雁行习惯,清中期以后,大量的族移民始在准格旗定居。族移民的定居改了准旗原有的民族与人口的构成,但人主木制是专对蒙古人行管的,这样职官体系里便出了空缺——族移民行管理的机构。一如前面引文中的提到的,由于“汉人进入而行政的复化”使得需要立一个职官“以作管理汉农民的政治组织”,所以也成为达庆达尔古制生的一个缘由。《伊盟左翼三旗》里对达庆达尔古制起因的述便是持这样观点

“左翼三旗以其接近晋、陕、绥各县之故,境内汉人远较其它盟旗为多,蒙汉杂居,事物增繁,故另设有管理移民之官,专负稽查汉人及征采军粮之责。郡王旗名之为甲头,准格尔旗名为打钦,达拉特旗名为局长。官员额数各旗不等,视汉人之分布情形而定。其下每人并辖有达尔古三人或四人。此种设施其它盟旗所无也。”

经济态转变后,蒙古人生存的依靠由以前的畜牧业产品转变为从汉族移民那里收取的地租。族移民定居化完成后,地租的收取得更加固,而且成准旗政收入的主体。于地租一重要的源,蒙古人必须设专门职行掌控,也是达庆达尔古制起源的一因素。

甲、排制的影

《鄂多斯牧交错区域研究16971945——以准格中心》一的作者哈斯巴根认为达庆达尔古制的起因,主因素并不是组织的政治机能弱化,而是为对应汉地的甲、排制而创设的。甲、排制本是鄂多斯邻边汉地府所施行的一套行政机构,但当汉族移民增多后,蒙旗便借鉴了地的套制度,而在蒙旗内对应总甲、排制而建了达庆达尔古。哈斯巴根指出,达庆由最初的“管旗农垦的章京”等位演,而且创设的年代要在嘉朝以前。的确有人在述及准格旗行政组织的演变时,也曾将达庆达尔古制追溯至甲、排制,刘维在《准格旗行政组织及各制度之演》里

“最初这些汉民是春来秋归,以后渐致定居。虽然在词讼、司法、户籍等方面统受内地管理,但是有牌头之官,负责给蒙古收缴每犋牛地定制的‘官种远年’。这些牌头由地商人或汉民推举担任,起着在蒙旗管理汉民的中介官之作用。······农民起初是春出秋归,后经疏通蒙古上层,遂建草棚定居。所以在道光年间,准旗又设立达庆牌十几个,管理农民的税收等事物”

认为汉地的甲、排制影了蒙旗的达庆达尔古是疑的,但作主要因素去考虑还是值得商榷。此外前人有注意到准格旗人习惯称达庆达尔古管达庆排、达尔古排”——用“排”表述所辖区域,其实这也是达庆达尔古制受甲、排制影的一

、蒙古社中“地”概念的影

所周知,游牧的蒙古社,分封制是其主要的政治形,也是不可避免的政治形。成吉思汗一蒙古后西、王的分封、延汗一蒙古本部后分封六万清在蒙古推行的盟旗制度,都是分封制不可避免的反映。清朝佐后,扎克以下的族又旗的行了分封。些分封的土地被作某某族的“地”。为达庆达尔古制起源划分达庆排、达尔古排的地域范,提供了便捷的依据。现以河套川达庆明。

管理河套川的达庆均出自(世)今土右旗将军尧镇东阿家素圐圙村的奇姓台吉家族。而阿家素圐圙村周几十里的土地在道光年便是这个奇姓台吉的始祖——巴蒙克的地。《准格旗扎克衙门档译编》里记载“遵照子指令前去巡查时发现,在达庆章京蒙克阿迪斯库伦等地,民人二周子带领众多民人擅自私行耕种” 。阿迪斯库伦是阿家素圐圙不同音。在光的文里,巴蒙克的后裔巴扎普已成“管理河套川达庆梅林”,在巴扎普之后捣独户、拉格胜世袭担任管理河套川的达庆以上述不看出,河套川达庆排在其所地域就以巴蒙克的,而且从这达庆程看,达庆的任命与人也与“地”一概念有,因为许达庆之地本就是自己分封或的私

2达庆·达尔古制的演变历程。

达庆达尔古作一种官,在准格旗是早已有之,但是最初的达庆达尔古并非是族移民收的。他们有着明确的分工,例如《准格旗扎克衙门档译编》里湖事宜的“达庆”(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管守山林的“达庆”(嘉二年八月二十一日);而且有等之分,如“大达庆、小达庆”(道光二十年三月初三)、“达庆甲喇”(嘉五年二月初六)、“达庆章京”(道光六年三月二十五)、“达庆梅林”。田村英男文中认为“道光六年”前后,准旗蒙古族才最终将达庆达尔古固定为专族移民事物的官可能是由于道光朝及其以后,一是向族收取的地租占蒙古阶层经济来源的比重越越大;二是蒙汉两个民族的定居化完成,达庆·达尔古能分管某一地域固定住的官,例如“管理河套川达庆默林台吉巴札普、管柳林滩达庆梅林鄂哲依巴”,达庆达尔古的职权才被固定为专族移民收,而真正确立起了达庆达尔古制。清末民国时期,由于族移民上赋税准旗政收入的主体,故但任收税职责的达庆达尔逐渐成为蒙古族以生存的政治环节,由此取代木制的功能,演变为基层的主要行政组织

达赖统治准格旗(19111932年)期,达庆达尔古因职权的特殊性已了准旗官僚体系中的肥缺,在公开买卖的行情中“一个达庆售价1000元,一个达尔古售价200500元。壕梁的格什巴图当达庆,就是花50石和好些元到的;郝俊岐当达尔古,就是花200得的。” 1932年奇寿山(刺死达赖父子后)建立的新政的保安队连长奇文英推翻后,奇文英(后升为东协理)、奇凤鸣(后升西理)、奇玉成(管旗章京)三人渡政府,便以达庆牌划分力范,其中“西南及旗中部的六个达庆牌奇文英掌握;部和北部七个达庆凤鸣管理;后奇凤鸣中部一个达庆拨归典什(奇玉成)管理。”达庆达尔古排已然取代木制成最主要的行政划了。久之,“因是种组织较旧日的扎制完善,一般蒙民也多愿加入,而不拘日的形式了” ,蒙古人的加入使准旗原有的木制功能更加淡化,甚至到了退出史舞台的边缘。到建前夕,准旗共被划13个达庆排,70个达尔古排。

2040年代准格旗河套川达庆·达尔辖区表:

     

   

德力格山  

西

西

源:《蒙古社构成的基础单木—伊克昭盟准格旗河套地中心》,田村英男,满铁调查月2229394

3达庆达尔古的具体职责

达庆达尔古最主要的行政职责是向族移民征收赋税赋税是喂政府的母乳,尤其是民国时期准旗保安激增,需要大量的来维需,达庆达尔古的职责得尤重要。达庆达尔古具体征收的赋税包括以下几

1、上交王的草2、作为达庆儿古收入的差收入也由来负担。3、水草。水草是以人所有家畜牛、、羊等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牲口所有。有物代收,实际征收比定少。此银达庆达尔古收后交付王。4、看田达庆在八月看田,是防止家畜等对农作物的破坏而行的,由达庆亩从各村征收看田物草。5、派。与保安创设,成为现在(20世40年代)河套川地租体系的核心。此派作准格旗河套川警察、保安匹的给养一年份的、对马匹除6、7、8、9四月外的八月的用通过达庆给各村人土地所有者按亩摊派。6、应称为派的部队费用,除公家的派以外的警察、保安队员从各村征收的物品、金等,此派的比重与公派几乎占同等分也被嫁到民身上。7、羊皮是作警察、保安队员冬季防寒被服,也由达庆物或金的形式征收过来。8、摊费临时摊派的唱戏钱电线款、力役的征等。

者在研究达庆达尔古制问题时,特意走访了一些老人。其中西哈家素圐圙90老人三毛他是1945加(河套川)保安的,“当时奇子祥要兵,正好赶上哈家素圐圙胜格达尔古不了(卸任),由本村的黄达尔替。黄达尔古因与我家历来不和(睦),所以就把我的名了上去。”此可以看出,奇子祥要招兵,基达尔古便负责收集辖区内丁情,呈机构。此外达庆达尔还对辖内汉行法律束,下面是1949年准格旗第一牌(河套川)达庆奇占山于禁毒的呈文:

为呈报事;查牌属王三成圪梁村居民李xx于萨境新滩村南旗地种植中烟苗三分,于古月七月三日始已查获,除呈报保安司令部外,理合具文呈报。

 旗政府均鉴。

达庆达尔古除负责收集租外,民后期时职权有所大,对辖内汉族移民行行政上的管理也是其主要职责

可以到民国时期,通过达庆达尔古制环节,准格旗的蒙古行政上确立了对汉族移民的治。当时准旗的力分配是:

扎萨克(无实际权力)——东西协理(贵族、实际统治者、兼任保安队长官)——达庆、达尔古(蒙古族地主、主要负责对辖内汉民收取租税和行政管理)——村(保)长(汉族地主、负责收集本村地租、摊派并组织人力押送至协理府)。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达庆达尔古最初立的目的是族移民,所以其只能由蒙古族任,绝对不能染指。1940年中共准格旗工委派了一名叫郭明子的达尔古,立即招蒙古族非议,后只好撤 

三、保安队的创建——旗制向军事化方向发展。

1、保安建。

清代蒙旗是没有常备军的。清末准格尔旗的抗垦斗争中,素有威望的东协理丹皮勒东拼西凑才拉起六十多人的队伍, “革员在南坪由豹子塔抬回大炮3个,众处借下火炮20多杆,抬枪4杆,并旧日买的,聚集有60多人”。丹皮勒被刑后,达赖上台政(克年幼,东协理身份实际统治准格旗)。是一个独裁而又有深远谋虑的人物。他吸取丹皮勒的教,深知军队蒙旗便应对动荡时自各方面的威,也固自己的裁地位。因此“在他政的前十年,因根基有扎,有了军队购买武器。他曾雇回20个枪匠,在湾设立一小型兵工厂,每天能生出一二枝步······”。武力治,达赖还在旗境各要之修建营盘军队。“准格旗有军营一十五, ,分布在西召、八音斗林、新召、梁、德胜西、暖水、红净塔等。案以上十五处军营均系近年达赖权时以旗款所建,每需款五六百至千元不等。” 1926年,达赖为能收集弹药,竟甘冒风险私下收购驻准旗的晋军谭庆林部士兵的枪弹,最后被查出捆吊在棚里,可筹备武力是多么急切。

达赖的儿子奇子俊(二少),在充旗事力量上面,也相当热衷。他思想活常外出游,跟当时的各种革命力和军阀有着往。1924年奇子俊从冯玉祥部民革命那里得“豫甘剿匪司令部”的番,借此在准旗大模招兵。达赖亲自操此事,1530的蒙古族青年,成四个连组军加之达赖的前期扩军,奠定了准格旗保安形。1925年秋天,准格旗保安正式成立。后,玉祥又从苏联方面拨给奇子俊500苏联式七七步(准旗人珠),充了保安队实力。自清朝以,准格旗的蒙古人首次到了本旗整划一、全副武伍,这给准旗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2氏父子被刺身亡后,善于歌唱的准格旗人作了蛮汉调曲目《二少招兵》,怀念此次保安队创建的前后经过

沙圪堵点灯杨家湾明,二少爷招兵忽撒撒的人;

  沙圪堵点灯杨家湾明,二少爷招兵出了个名;

······

       沙圪堵点灯杨家湾明,二少爷招兵有原因;

       二少爷常去那南、北京,就爱交往几个日能人;

       二少爷入过内人党,满满儿装了一肚肚新主张;

       沙圪堵点灯杨家湾明,二少爷一心闹革命;

准格尔的娃娃老公爷的钱,二少爷招兵四大连;

       沙圪堵拉栓杨家湾响,二少爷招兵连珠枪;

       沙圪堵点灯杨家湾明,营盘里一色色的年轻人;

       沙圪堵点灯杨家湾明,二少爷招兵纪律明;

       沙圪堵点灯杨家湾明,当兵的不能坑害人;

       沙圪堵点灯杨家湾明,当兵的不能串门门;

       乌拉素沟沟盘肠肠河,刁空回来眊一眊我;

       洋号号高来洋号号低,请病假也不愁眊眊你;

              ······

   奇寿山做事太狠心,一支枪打死两辈辈人;

   准格尔旗吹谢一盏灯,二少爷死得不明情;

     喇嘛敖仓安定壕,可把二少爷死坏了;

     金鸡飞起沙鸡落,二少爷一死事不清了。

蛮汉调《二少招兵》唱出了1925年准旗建保安的原因、经过模、新式军队的特,也唱出了百姓二少的怀念,末句暗示了氏父子死后准旗即陷入混不清的局面。到1936经纳达赖父子建起军队 “有新千余枝,牌老、俄造之,及山西造之步。······此外迫炮、机关枪各有四挺,另有手百余枝”,并有一的服这样力在当时的伊盟来说算是大的了。

2、保安后的影

1925年由达赖父子建的保安,奠定了准格旗日后旗制事化的基,而旗制事化则对准旗社会产生了深

掌握保安官代替以往的族地主阶级,上升的政治力。

1932氏父子在政中遇刺身亡,政发动者奇寿山因为没有得到保安队军官的支持,在上台83天后被连长奇文英反攻击毙达赖时防于神山的奇文英与防于河套川的奇凤鸣,此时凭借手中军权准旗新的主宰。由于力相,二奇便准旗13个达庆排一分二,行南北分治,并埋下日后河套川期与河南岸隔离的伏。在奇文英、奇凤鸣之后,又有奇子祥、奇致中、奇涌泉、奇尚斌等年轻贵与准旗的大事决断些保安驻军长于所在地之争讼亦往往自由理” ,并且“各有在自己管辖区内驻军、收、甚至有生死予。他一身兼着传统的“理”与新生的保安“司令”两职,且往往“司令”一置于“理”之前,如奇文英在公文中的头衔为“扎印委司令理”理是扎克未18,而由督守大印的官名),而现实中人们则直呼其“神山老司令”。

保安队军官依仗武力争夺,造成准旗政变频发、局势动荡

1932年奇寿山勾结杨府(达赖府邸)手枪队长奇景峰打死达赖父子,发动第一次政;同年达赖部下(连长)奇文英伙同其它官,由神山向沙圪堵攻,推翻奇寿山政击毙发动第二次政1946年准旗西理奇子祥命所部士兵埋伏在准旗西南部的以力斯太将从此地经过前往成陵的奇文英刺死,发动第三次政。此外尚有1933年平民、郝茂林、德山、郝勇功(四人均保安队营长合河套川达庆奇拉格胜,向奇文英、奇凤鸣发动的武些政发动者均保安队军官,达赖父子建保安本想保境安民,不知恰恰种下了旗层统治混的根源。

保安的激增,派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早在达赖父子军队时,百姓就苦不堪言,他蛮汉调唱到:“修成化城,二少招兵活人”。奇文英、奇凤鸣开始,到武力带来的甜狂的军队。以防河套川一地的保安队来说,札林格(奇凤鸣之兄)在任100余人,奇凤鸣在任(1938年前)200人,1939年奇子祥在任时发展到450名,1940展到700名,1949时发展到1200。保安在激增,但是土地量是固定的,在种情下,要想保证军需只好在同一上不停的加重收。下表是193819391940年,河套川连续三年地亩税化表。

种    

二十七年(兵200

二十八年(兵450

二十九年(兵700

 

(谷、糜、高粱)

上等(每

1.4

3.5

2.4

1.0

4.0

4.0

4.0

5.0

1.0

2.5

2.0

0.7

3.0

3.0

3.0

4.0

0.8

2.0

1.5

0.5

2.0

2.0

2.0

3.0

2.4

6.0

4.3

1.8

7.0

7.0

7.0

15.0

1.8

4.5

3.5

1.3

5.5

5.5

5.5

9.0

1.5

3.5

3.0

1.0

4.5

4.5

4.5

6.0

4.0

10.0

8.0

3.0

12.0

12.0

12.0

40.0

3.0

7.5

6.0

2.0

9.0

9.0

9.0

30.0

2.5

6.0

5.0

1.0

7.0

7.0

7.0

25.0

表格源:《蒙古社构成的基础单木—伊克昭盟准格旗河套地中心》,田村英男,满铁调查月22299

派的山类来说1938年上等地每征收5.0194040.0, 两,三年之增加了8倍,这无疑是百姓负担加重的明

保安引起的旗制事化是封建代蒙古族全民皆兵制度的恢复,它解了下蒙古族青年不习农业带来的生存力,同也是木制的充。

封建代的蒙古族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弓箭自,青年均士兵。期,由于怕蒙古族冷兵器代的威力,故军队购买兵器等行为严格限制。清政府倒台后,准旗的治者迫不及待的恢复了祖先的遗风达赖父子第一次组军就是四大500多人,些人纯为蒙古族青年,而且多为骑兵,匹自,少或不。到建前夕,准旗西官府(理)所率军队2000,其中多是蒙古人,可以全民皆兵。准格旗在清中期后,草被大面田取代,下的蒙古人既不习惯农业大量地租可供生存,保安的出恰好解问题。下蒙古族青年几乎都加了保安,有效解了蒙古族寄生化的同带来的生存力。清查丁人制旗兵,的操演,本是木制的事功能,但是木制崩后准旗治者通过编制保安木制的功能,也可以是旗制的一个转变

保安的出了蒙古族的治力度。

了蒙古族的治力度,一是指有效抵制了邻边汉县对蒙旗力的侵,二是指加对汉族移民的治。准格旗境在清朝素海台站地一为传递军事情和王公觐见用通道。清亡后,台站地的管辖权应归还准格旗,但被托克托县抢走。1939年准格旗西官府的保安以河防驻军为由,对黄河北岸素海台站地管辖权1927年河套川二十几名族地主因不蒙古治而名控告达赖,素以忍著达赖却保安所以对这些人行迫害。而到1943年河套川党三泥圪卜村族大地主根太因不蒙古人坐收族移民大量粮税而向驻萨县控告奇子祥“通匪”,奇子祥其逮捕枪毙,并收其全部财产后暗示其它族地主要慎行事,不要有反抗心里。奇子祥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原因就是前文到的保安队军官在各自范围内“有生死予的大”。

保安的出了蒙旗境的匪患。

国时绥远遍地匪患,齐县土匪蜂起,犬不宁,而与之毗的准格安宁,原因就在于准格旗保安队实力雄厚,土匪不敢染指旗境。“蒙人精马术,剿匪驰骋,追,每全胜。年以,股匪往往相戒,不敢入旗境。故各旗编练击队后,所受匪祸较县为轻。”

四、铁腕人物对旗权的维护

从扎那葛尔迪任扎萨克后期开始,准格尔旗便进入了协理掌控旗权,扎萨克形同虚设的时代。丹皮勒、纳森达赖、奇文英、奇凤鸣、奇子祥等历任东、西协理均是清末民国准格尔旗的实力派人物。他们有的熟谙宫廷式的权力斗争,有的是靠军功从底层一步步走向最高统治地位。在动荡的时代里,这些强人为确保旗权的完整而进行了极大的努力。丹皮勒领导了著名的抗垦斗争;奇文英、奇凤鸣与马占山驻军不断的周旋,1934年奇文英还收回了府谷县代管的“黑界地”礼、智、信3段地亩;奇子祥则从托克托县收回了对东素海台站地的管辖权。而这其中尤以纳森达赖对旗权的维护最为有利。

1911年至1932年里,纳森达赖一方面采取种种措施确立了自己的独裁地位,另一方面又通过这些措施巩固了旗制,加强了蒙古贵族的统治力度,维护了蒙古平民的实际利益,他的这些措施具体包括:

1、 向附近厅县收回本属于蒙旗的权力。

清朝以来,由于蒙汉杂居局面的形成,伊克昭盟境内的蒙汉纠纷须在神木理事司员(同知)衙门的主持下审判。此外,准旗与邻边的托克托县、萨拉齐县、河曲县、府谷县在司法、税收等层面上长期混淆不清,也存在一些矛盾。神木理事司员因为主管蒙古事物,往往利用职权之便,以巡边为名在伊盟行勒索之举。“每年九月,神木二府主管出边巡视一次。到处敲诈勒索,伊盟人民不堪其苦。”。清朝灭亡后,纳森达赖决心加强准旗在司法与税收上的自主性,尤其是要收回那些被邻近汉县剥夺了的旗权。1913年“神木理事同知衙门又派出51人鸣锣开道出了边墙,到了准格尔旗后,这些人被纳森达赖的兵围在树林里,把所有‘来宾’的衣服剥光,让他们光着屁股跑回神木。从此在无人出来巡视。随后,纳森达赖又把前清山西杀虎口和北洋政府设在准格尔旗五道敖包的柴碳税卡和府谷古城的柴碳过境税局的税务人员全部驱逐出境,收回了准格尔旗的柴碳税征收权。”

 2、 确保土地的收租权在蒙古人手中。

清末的绥远放垦中,不少本属于蒙旗的土地收租权被附近厅县剥夺。例如准旗河套川的翟林窑子地的收租权属于托克托县,黑界地的收租权在河曲县手中。此外,在蒙古人寄生化的同时,不习惯农业生产的蒙古人很容易在负债时将土地的收租权转卖给汉族移民。收租权的丧失,意味着土地这一最大的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丧失,必会使蒙古人失去统治根基。“因此纳森达赖千方百计的阻止准旗蒙古(贵族)阶层收租权的丧失。为此,在他的策划下,民国三年(1914)从托克托厅那里收回了河套川的翟林窑子的收租权。他还为收回黑界地的收租权而出台了一系列禁令:禁止出售给民人收租权,尤其意味着土地转移的‘出售’形式,强制性的定为永租时必须用‘出租’的形式。这一系列政策确实保住了蒙古人的收租权。”尤其在河套川,清末的两次放垦均没能实现地亩升科,待到清朝倒台后,纳森达赖上台执政,他吸取准旗黄河南岸放垦的教训,强烈的保护着河套川蒙古人的收租权不被侵犯,最终“只有在河套地的收租权还牢固的被蒙古人掌握着”

3、维护蒙旗贵族统治,怀柔具有反抗精神的汉族地主。

准格尔旗河套川在清末完成农业化进程后,迅速成为一片富庶之区,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田产众多牛羊成群的汉族地主。在经济上取得一定地位的汉族地主,开始要求掌握政治权利,尤其是邻边萨拉齐县汉族大地主在农村的那种一手遮天的气势让他们羡慕不已。纳森达赖深知这片具有极大潜力的米粮川对于准旗的重要性,他一方面在将军窑子、五卜树修建了营盘,派百十名骑兵驻守;另一方面,“为了不使河套蒙汉大小地主拥有较大的权利,明确规定这些人不准包揽讼事,不准购置枪械成立‘自卫队’,尤其是对汉族地主更是严格。”在蒙旗高压统治下的汉族地主,渴望摆脱约束,掌握更大的政治权利,于是在1927年由“白青窑子的白英、杨力官窑子的高喜、党三窑子的田宪兰、官地的边根太、杜家窑子的毛板脸等二十四家大地户”组成一个代表团,并联络托克托县县长李桂五,向绥远都统汲金纯请愿,提出“黄河改道后,河套川已和托县接壤,这一带的汉民愿归托县管理,建议在河套川实行‘蒙汉分治’,蒙族归准格尔旗管理,汉族归托县管理。”当时汲金纯表面答应,李桂五以为事已如愿,特地制定了《管理河套暂行办法》,并购买大量麻绳准备丈量河套地。作风果断的纳森达赖因有土默特旗的前车之鉴,故不惜血本用马车拉着十万银洋到归绥贿赂汲金纯,最终汲都统以“目前形势艰难,应团结为重,不宜抢夺蒙旗土地”为由将此事作罢。打赢了官司的纳森达赖回到河套川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对待向准旗提供税源的汉族地主当以怀柔为重,故非但没有进行武力镇压,还打破蒙汉通婚的禁令,迎娶了汉族地主任二绵旦的女儿桃女子为妾。而汉族地主听说纳森达赖对他们既往不咎,纷纷向纳托人情、送厚礼,表示感谢纳森达赖的宽恕,服从蒙旗的领导。

结 语

    部分区域由牧转农是蒙古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以往的蒙古史研究着重在讨论这一转变中蒙古民族的无耐与无措,如果仔细审视这段历史,还是可以发现部分蒙旗在转型期做出了极大的调整,努力在争取着变革中属于自己的有利面,这些无耐中的积极应对,应当引起史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土默特右旗敕勒川文化研究会论文之二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