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脉 > 内容
老呼市的商贸金三角
来源:互联网 作者:李蒙 日期:2013/12/18 浏览量:6655次
字体:     

                  呼和浩特中山路

 

在解放初期,中国的物资还不是很充裕,日用百货等物资相对比较匮乏。老百姓即使有钱也没有机会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除了最常见和常用的商品外,很少能见到新鲜玩意儿。但不管怎样,经济会慢慢发展,物资也会越来越多,正在这个不断充裕的过度年代里,以百货商场为代表的商贸行业火热起来。琳琅满目的大型商场给人们带来的激动和新奇是无法形容的。所以,作为当时的老呼市,相继出现了三大百货公司,分别分布在中山路、火车站和鼓楼附近,吸引了大量的顾客,于是商贸金三角就出现了。

    作为现代商业中心,中山西路早在那个年代就是金三角中的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因为那座赫赫有名的“联营商场”。这也是最早建立的大型商场。百姓俗称的“三层楼”,也就是现在的民族商场。因为它是当时呼市销售物品最为齐全的商场之一,所以大部分人都对其印象深刻。

    一位76岁的老人刘秀珍回忆起当年的所见所闻时,对商场的回忆依然历历在目:“1953年年底,我刚刚参加工作,每天上下班都经过这里,当时的中山路就被称作‘大马路’,两边基本上没什么建筑物,细细的黄土布满整个街道,只有车辙和脚印。两边除了零散的民居外,没有其他更显眼的建筑。直到1955年,呼市最高的建筑物出现了,那就是现在的民族商场,当时它被称作联营商店,确切地说应该是呼市百货公司的联营商店。联营商店就是联合经营的商店,以销售的产品种类多为特点,当时人们有句俗语叫做‘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描述的就是联营商店内齐全的销售品种。”说到联营商店,老人眼中流露出兴奋与喜悦之情。她的讲述让联营商店变得清晰起来,“年轻时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去联营商店购物。女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新潮的东西,而联营商店中的商品算得上当时最时髦最流行的,当然价格也不便宜。很多时候,为了可以逛一次联营商店,要准备好几个月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加上1955年那会儿,大部分呼市人还集中在旧城生活,很少会出城逛街。所以去一次联营商店也是极为隆重的事情,就好比现在去外地旅游时的心情。”

    这样一座百货公司,几乎成为全城百姓的焦点,可见它带给人们的影响。后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三层高楼已经不是什么稀罕建筑了,后来,21层高的外贸大楼赫然挺立在现在的中山路上,因为商贸行业的迅速发展,不仅零售的优势日益突出,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国内的商品买卖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向国外出口进口的外贸公司也开始活跃起来,本来联营商场齐全的品种就已经吸引了大量的人流,这样一个在当时看来是巨型楼房的建筑拔地而起,更增加了人们向这里集中的愿望。

    除了吃、穿、日用品方面的商品之外,还有以五金化工为主的工具类商品,例如现在的电器城、汽车城。当时的五金公司弥补了百货公司的不足。例如电冰箱、洗衣机、收音机、自行车等百姓所必需的金属类产品,这些商品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大件”,就是购买一次,基本上可以常年使用,并且金额偏高。

在逐步走向商品化与市场化的同时,人们可以用自己额外赚到的钱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但在五金公司,除了一般普通品牌的自行车可以用钱买到以外,凤凰、永久等知名品牌的自行车还是需要凭票购买。当大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宽裕的时候,购买家电、手表等这些“大件”商品时,就要来到中山路。于是第一个大规模的商贸集散地形成了,这也是后来市中心的雏形。

要说每个城市的经济中心,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形成的。现在的商品贸易这么发达,在哪里购物不都一样,为什么却只有几个地方才能形成规模庞大的中心地带呢?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来这里购买商品呢?有些时候,不单单是因为这些经济中心的商品丰富,更多的是一种历史导向在起作用,就如现在的中山路,在一开始就给人们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只有这里的东西最全”,正因为这种导向所以才吸引人们前来。

    火车站,第二个非常有名的商贸中心地带。先不讲过去如何,就拿现在十分有影响力的国贸商场和通达市场来讲,已经成为批发市场的中心地带,繁华程度不亚于市中心。而要从历史方面衡量,火车站早就是呼和浩特市区的另一个红火热闹的地方。

    铁轨的修筑,铁路的贯通,一个象征运输与商贸的标志在呼和浩特这块土地上建立,各种新生行业的货栈、厂房在车站周围出现,逐渐形成了繁华地带。有了铁路,相关的商业贸易就开始在大商人的手中运作起来,作为货物的运载集结地,火车站就像是一个大码头一样,堆满了各种货物,煤炭、粮油、外地衣帽、地方特产等一股脑地涌入呼市,以火车站为轴心的南北两侧更是名店众多,多以批发形式出现,于是人流是越聚越多,饭馆澡堂等满足人们需要的店铺就在火车站两边的街道上不断开张,于是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呼市火车站周围的街道就成为城市的繁华地带。

    这些以批发形式出现的商贸景象正是现在火车站的缩影,在1970年,一座具有代表意义的商场建立起来,那就是“锡林商场”,因为火车站前面的这条路被命名为“锡林北路”,所以,这样一座高楼大厦,就被称作“锡林商场”。锡林商场同样是内容丰富的百货商场,除了服装、鞋帽,各类小商品应有尽有,同时还在普通百货公司的基础上融入了小五金产品、土产商品等等,内容更加丰富。相比现在的国贸城也是不相上下的。当然,大家对百货公司的热衷还没有消退,在原本就热闹非凡的地段,出现了这样一个商场,那更是引得人们接踵而至。

    在中山路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旧城的大北街算是最为热闹的地方,除此之外就是火车站附近。在新城,围绕鼓楼附近出现了四条大街。这四条大街算得上新城买卖店铺最多的地方,其中又以西街最多。所以除了大北街和火车站,鼓楼附近就是金三角中的一个。随着旧城北门的拆除,中山路的开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于是地理位置稍稍有些转移,形成了现在的商贸金三角。

    在鼓楼附近,一所供给百姓生活的百货商场诞生了,名字就被叫做“百灵商场”,也许是因为西街本身的特点,才将这座百货商场建在这里,而这样的布局也确实不负众望,源源不断的人流成为百货公司的顾客,新城附近的所有居民几乎都在这所商场中买过东西。

    自然,在布局规划统一的新城,这样一座高楼建筑也是十分显眼的,几乎一度取代了鼓楼这个地理名称,人们改用“百灵商场”代之。据一位周姓市民回忆:“过去人们穿的都是布鞋、棉鞋,很容易弄脏,也不耐用,而我的第一双皮鞋就是从这座商场中购买的,那种心情真是无法言表,哪像现在的商场,品种那么多,连选择都是头疼的事情。”

    狐皮围脖、羊皮手套,在现在看来,这些东西都是奢华皮草系列,具有强烈的现代风格,而在当年的百灵商场里就有这些东西,虽然也是一般人消费不起的,但起码它从侧面印证了“百货”一词,也算要什么有什么了,怎能不吸引顾客呢?于是商贸金三角就这样形成了,也几乎成为每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呼市人都光顾过的繁华地带。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