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思潮争鸣 > 内容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2018文化调研活动报告(之二)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19/3/30 浏览量:4412次
字体:     

燕赵文化考察:邺城敕勒有情缘

 

□ 伏来旺


在古邺城除了有古今闻名的铜雀台,还有一处观近年所建的“邺城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与内蒙古敕勒川历史文化相关的部分内容。因为在研究敕勒川历史文化中涉及到一个重要人物,即高欢。这个高欢生于公元496年,字贺六浑,是一位鲜卑化的汉人。他出生在北魏怀朔镇(今包头固阳县境),祖籍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祖父高谧为北魏侍御史,因犯法律,徙居北魏边塞六镇之一的怀朔镇,降为兵户。北魏末年,六镇爆发起义并迅速向内地扩展。高欢先参加了起义军,不久又叛降镇压起义军的北魏将领尔朱荣,在与起义军的交战中屡建战功,且“深沉有大度,轻财重士,为豪杰所宗”又“知人好士,全护勋旧”,权力在手“不尚绮靡”,“刀剑鞍勒无金玉之饰”,打仗失利还主动上表请求解除其职务,既有才干,又不自负,深得尔朱荣信任。公元530年,尔朱荣由于功高震主,被北魏孝庄帝诛杀。高欢借机笼络部将兵士,壮大自己的势力,掌控了北魏的军事大权,由此野心膨胀。公元532年,高欢进入洛阳,废杀了孝庄帝元恭,另立元修为帝,史称孝武帝。高欢被拥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独揽北魏的军政大权。孝武帝不甘心当傀儡,产生诛杀高欢之心,但被机敏的高欢识破。高欢调大军南下逼宫,迫使孝武帝丢弃洛阳,亡命长安,投奔了宇文泰。孝武帝投奔宇文泰后,高欢另立11岁的元善见为帝,史称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县),称“东魏”。公元534年,宇文泰杀孝武帝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称“西魏”。从此北魏分为东魏与西魏,军政大权分别掌控在高欢和宇文泰手中。

高欢雄心勃勃,立志消灭西魏统一北方,于是频繁地向西魏用兵,双方大动干戈。宇文泰也不是无能之辈,有很强的指挥才干。公元537年春,东魏进攻潼关,宇文泰暂败。同年秋,东魏十万兵进攻沙苑(今陕西大荔),宇文泰以不满万人之兵,亲自鸣鼓奋战,获得大胜,俘虏东魏将士七万人,史称“沙苑之战”。宇文泰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使西魏国力、军力不断强盛。而高欢为了全力对付西魏,屈辱地讨好柔然,以换取北边的和平,纳柔然公主为正室,将原妻幽弃别室。公元546年九月,在围攻西魏据守的玉璧(今山西稷山县)之战中,高欢率大军苦战五十余天,死伤七、八万人,不能取胜,只好退兵。在撤退时,军中又讹传高欢被箭射中,生死未卜,一时东魏军队人心惶惶。高欢在军前与将士见面时,见士气低落,无精打采,失败的情绪笼罩着全军。为了稳定军心、激励将士,高欢设大型酒宴,让部属斛律金将军给大家唱家乡广为流传的《敕勒歌》。是时,这位年过六旬,两鬓斑白的老将军放声高歌,慷慨激昂、苍劲悲壮,使在场将士顿时为之一振。高欢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与斛律金一齐和唱。斛律金为敕勒族人,祖籍在贝加尔湖一带,他本人出生、成长在朔州,即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高欢出生于怀朔镇,即今包头市固阳县。两个人一个在阴山山脉大青山前,一个在大青山后。这首广泛流传于敕勒川地区的《敕勒歌》,当时生活在当地的敕勒人、鲜卑人、汉人等都很娴熟。高欢的部属大多为敕勒川人,当斛律金与高欢共唱《敕勒歌》时,引起将士怀念家乡之情,自然起到了激励士气的作用。高欢与宇文泰两位枭雄势均力敌,都无力消灭对方。因此分别立了北齐与北周两个王朝。

高欢扶持儿子高洋坐上北齐开国皇帝的宝座,在位十年。高洋这位儿皇帝起初还留心政务,整顿吏治,加强边防事务,使北齐逐步强盛起来。可是没过多久,他在邺城修筑大型宫殿,建仙都苑,使国力迅速衰败下去。后期的高洋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因荒淫过度仅活了三十一岁。高洋的子孙腐败无能,北齐仅存27年被北周所灭,邺城随之遭受灭顶之灾。今到邺城,得知高欢一族祖籍景县,景县今属河北衡水市管辖,衡水与邯郸相距仅200公里,在此我们找到了内蒙古与河北历史文化的又一连接点。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