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聚焦 > 内容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召开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19/8/8 浏览量:30447次
字体:     

伏来旺会长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与会专家右起依次为:乌恩、马冀、冯桂莎




与会专家左起依次为:胡益华、梁耀君、邢野、赵俊峰


  201959日,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会长伏来旺主持召开“敕勒歌 敕勒族 敕勒川”文化研讨会。内蒙古文史馆馆长乌恩、内蒙古社科联副主席胡益华、土默特右旗副旗长冯桂莎应邀出席并发言。研究会副会长马冀、刘建禄、邢野、潘照东,秘书长韩瑞锋,理事梁耀君,理事、土默特右旗敕勒川博物馆馆长赵俊峰等参加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以敕勒川文化在内蒙古伏来旺会长主持研讨会乃至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为主题展开讨论。与会同志对《国家人文历史》杂志20196期发表的署名“梅岱”的文章《走进〈敕勒歌〉》进行了分析,交流了阅读心得体会。对照研究会取得的成果,积极寻找差距、明确方向,确定下一步研究会的研究思路及发展目标。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内蒙古敕勒川博物馆局部重新布展的理念、思路及初步方案,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既是对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多年来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总结,也是承上启下提升敕勒川文化品位的一次探讨。梅岱先生的《走进敕勒歌》以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为切入点,谈了他对敕勒歌、敕勒族、敕勒川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篇文章,广大读者读到的不仅是敕勒川古往今来的传奇故事,更重要的还有中华文明的深层结构和独特魅力。让我们不仅听到了遥远的历史呼唤,更让世人听到了民族团结、统一、和睦、相融的时代回声。

  他在文章最后讲到:

  一首1500年前北朝民歌之传承,一个古老民族之兴衰,一块塞北边陲偏僻地方之变迁,能告诉我们什么?我还是想到我们的国家,想“道”,大一统就是中国人的大道天道。“天下为一”“四海一家”,大一统乃“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这是深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价值,积淀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心路历程和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近年来,常常有人把《三国演义》中开场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作口头禅来概括我们的历史。“分久必合,《国家人文历史》2019年第6期(总第222期)封面到我们的民族,想到我们的文化。多少年来,每每在涉猎历史、文化、民族等人文话题时,心底里一直在追问,与别的文明相比较,足以让我们自豪和自信的中华文明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这次写作使我清晰地领悟到,中华文明有“几个大”是可以独领风骚的。一是大一统。有别于其他文明,从根子上讲,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尊崇大一统思想。中国文化讲合久必分”用来解答“三国”时的历史现象无可厚非,但如果用来解读历史大势,就容易掉进历史循环论的陷阱。综观中华5000多年的历史,历史的大势始终像奔腾的江河,浩浩荡荡、汇流入海。九曲黄河也只是拐了几个弯而已,最终还是滚滚向前,九九归一流向大海,而不是倒流或原地打转。这是曲折中的前行,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中华大地上曾出现过林林总总的部族,中华历史的舞台上走马灯似地轮番登场过大大小小的国家,相互间有过数不清的争斗和战争,然而他们对中原文明的钦慕和向往是共同的,各方所争夺的都是“正统”“正宗”的主导权,最后的归属都想“入主中原”,一统天下。一个小小的高车,危难之中想到的是投奔中原王朝。即便像北魏这样如日中天的王朝,已雄踞中华半壁江山,最后还是从政治上、文化上效法中原、融入中原。“大一统”思想像是磁铁和地心,凝聚了曾经有过的部落和民族。有学者说,大一统“也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中华大地没有分裂,中华民族没有分离,中华文明没有断代,从一定意义上都得益于大一统,根植于大一统。二是大融合。站在历史高处俯瞰,中华文明的洪流从历史远处奔涌而来。敕勒川这一方水土上曾经发生过的“胡人汉化”“汉人胡化”“胡汉融合”的故事,折射出如今的中华民族就是历史上各民族融合而来,无论从血缘还是文化上都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化为一家了。一首敕勒歌,敕勒人在唱,鲜卑人在唱,中原人在唱,最后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久久传唱的“同一首歌”。有人说,每当农耕文化陷入困境时,便有游牧文化呼啸而来,以注入新的血液和动力。实际上,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是互渗互补的。悠悠漫漫的中华文明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大融合始终是大趋势大潮流。尽管这种融合的形式可能是战争的,也可能是和平的,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但殊途同归,最后的结果就是走向融合。民族在融合中发展,文化在融合中重生,地区在融合中繁荣。融合中汲取营养、提纯复壮,孕育新生命、焕发新生机。三是大中华。5000多年的岁月沧桑,5000多年的筚路蓝缕,中华大地崛起了英雄的民族——中华民族,中华大地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中华文明。我们可以把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以及她的文明称之为大中华。大融合铸就了大中华,大中华是华夏儿女的命运共同体。大中华之“大”,不光是人口多、地域广、块头大,重要的是中华文明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开放的大格局,有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新求变的大胸襟。最近看到一位历史学家讲的一段话,他说,中华文明有着很强的弹性和吸附力,中国是在不断地给予和拿来的过程中慢慢长大的。给予不吝啬,你愿意学,我就教;拿来不惭愧,见好就学,见贤思齐。大大方方、磊磊落落。我很赞成大大方方、磊磊落落这八个字,这是一种大而不骄、大而不怠的品格和气度,这也是大中华之所以大、大中华永远强大的魂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讲话中,特别回答了一个当今世人关注和探讨的大问题,即什么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答案是变革和开放。总书记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向世界宣告,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这就是大中华的大气魄。这种气魄和抱负,这种自觉和自信,注定了中华文明终将生生不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放射出永久、耀眼的光芒。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