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专题 > 内容
追寻西口历史 弘扬敕勒川文化 ——记内蒙古包头市西口文化研究会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20/1/31 浏览量:9054次
字体:     


内蒙古包头西口文化研究会,于200389日在包头市成立。研究会在成立之初,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西口文化研讨”,这一活动的开展,为西口文化的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10年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成立,内蒙古西口文化研究会作为团体会员加入其中,成为敕勒川文化研究的一支生力军。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西口文化研究会将“西口”这一地理坐标与中国经济、人口迁移、文化生活等诸多社会因素相结合,提升到了“文化”的高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历史文化体系,也为敕勒川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充实的理论依据。

敕勒川地区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合作共建、协同发展的地区,各民族你来我往,消融、新生,如同接力赛般驱动着历史的车轮。团结、和睦、相融的主流氛围,造就了这里包容、多元的特殊文化。

敕勒川文化有六大亮点,每一点皆可谓中华民族历史舞台上辉煌、灿烂的不朽功绩。其中“走西口”移民潮,使长城内外蒙汉民族成为谁也离不开谁的兄弟,谱写的是一首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时代乐章。“走西口”这一活动是华夏大地历史上人类三大迁徙之一,与闯关东、下南洋比肩,创下了移民史上的伟大壮举。与之不同的是走西口持续形成规模,活动延续百年,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现实意义及至如今。这一人口迁移活动,是内蒙古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与根源,是敕勒川文化得以形成的原因之一。

从济经建设来讲,“西口文化”的研究,揭开了晋商500年辉煌历史的历程,成为地域经济研究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走西口”也是一部最早的西部大开发的序曲,也是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一曲赞歌。正是由于这批坚韧、执着的西口移民与开放、包容的蒙古族兄弟长期同共生活,使得敕勒川这块土地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与能量,也正是这样英勇无畏、勇立潮头的敢为人先精神,使得内蒙古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模范地区。

“西口”是相对于”东口”——张家口而言,是敕勒川地区重要的军事重地及贸易口岸之一。它位于今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西口”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国家财政和北路贸易中的地位与影响十分重要。他既是地区群众寻求生存与发展的迁徙通道,同时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北方政治、文化的碰撞融汇之地。故而,对“西口文化”的研究,既是地域位置的研究,也是对北方民族大融合活动的挖掘与探索。他对于解释中华文明同根同源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事实依据,也为内蒙古与周边地区的友好合作提供了理论平台与合作契机。

以西口文化研究会为首,连续发起“再走西口路”活动,之后相继出版书籍,拍摄专题片、纪实片、影视片,掀起西口文化热潮。这一系列活动不但提高了地区知名度,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同时也使地域文化关联性这一特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

在他们的推动下,相关地域多家企业以此为契机研发新产品,开发旅游及相关产业。西口古道上原本荒凉的通顺桥旁迎来了无数前来寻根问祖的各族人民,中华民族悠久繁衍的曲折过程就此被通俗易懂地展示出来。团结、统一的大一统思想,在点点滴滴中进入现代人的心中。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与实地考察,西口文化研究会的学者们分别从“西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西口”的鉴定、“走西口”的原因以及“走西口”移民的影响等方面做了探讨,这一研究成果运用于地区文化、地区经济建设之中,附予“西口文化”现实意义。在文化研究的带动下,渐为世人淡忘的“西口古道”重新被人们所知晓,联络了西口内外多地区民众的感情,也联通了西口内外的经济合作。为口内外文化、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纽带。

十多年的文化研究过程中,西口文化研究会对“西口文化”形成的各种因素及特征、特点做出了精练的总结,为充实敕勒川地域文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西口文化研究会的研究成果,不仅扩大了地区知名度,还为弘扬内蒙古文化不断努力。西口文化研究会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多次召开西口文化研讨会、西口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多次应邀参加国家级地方学研讨会及国际地方学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发表论文及学术演讲,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关注,学术观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可。通过十多年的研究,西口文化研究会的众多学者总结了西口文化研究的意义:“既可把握今天内蒙与山西的历史渊源,对开发和建设“西口”包括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建设大有益处。”

为配合研究成果的发布,研究会于2003年正式出版的首部著作《西口文化研究》丛书第一卷。该丛书从西口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戏曲、产业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此奠定了西口文化在内蒙古地域文化领域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向。

为了能更加深入的研究西口文化,加强与各研究团体及内部成团间的交流与合作,西口文化研究会在丛书的基础上正式出版了《西口文化》(双月刊)杂志。直到2015年,在8年间共出版48期,定时定期出版,每期约810万字,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及时向外传递了研究会的研究成果,使地域学术研究成果共享,极大地带动了内蒙古地域文化研究活动的开展。

在会长郑少如的带领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西口文化研究成果丰硕,但并未停下进行的脚步,他们积极邀请、组织各相关地区专家举办学术论坛及采访活动,通过互赠杂志书籍,互相考察走访,召开各种会议,互通信息,交流成果。目前建立了晋、陕、蒙、冀近千余人的文化交流网络,使西口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同时加强了本地区与晋、陕、冀、甘、宁、青海、新疆以及国外地区的学术交流与文化互动。遵照研究会成立之初的宗旨:“文化研究就是要将历史转化成为可供后人参详的资料。”经过广泛参与和建立联系,《西口文化》内部资料,被各级文化单位所收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文史馆、沈阳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鄂尔多斯等各区市博物馆、图书馆等,均可寻找到《西口文化》的踪迹,“西口文化”已成为敕勒川地区的历史性见证。

多年的研究成果,使西口文化有了自己的独立的特性与意义: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性特征;具有草原文化与晋、陕文化有机结合的复合文化特征;具有商业文化的显著特征。“西口文化”基础深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拓性。通过对西口文化的分析、探讨,对现如今区域经济及当前发展内蒙古经济和培育区域文化均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清代﹑民国时期华北人民出塞谋生的引发了迁出地区与迁入地区的经济结构﹑文化习俗﹑人口分布﹑城市布局的变化,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西口文化研究,在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梳理了包头这座移民城的前世今生。使敕勒川核心地区在历史渊源、社会发展、文化变迁、人文精神、民族民俗等方方面面的研究找到了理论依据及发展的脉络。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