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脉 > 内容
民间艺术推动文化繁荣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21/2/9 浏览量:1002次
字体:     



      敕勒川,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蒙汉交融、农牧结合的多元型地域文化,这些文化不但丰富而且丰厚,是各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繁荣之花。流传在敕勒川地区的二人台、剪纸等民间艺术,既是历史的回声,同时也是时代的强音。敕勒川各旗县依托民间艺术的群众性,发挥文艺的引领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都起到重要作用。

一、发挥优势 助力文化发展

      守护传统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文化延续,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民族的团结、友爱互助思想意义非凡。
二人台起源于清代,它是山西、陕西民歌与蒙古族民歌长期融合的产物。内蒙古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武利平介绍二人台时说:早期二人台演唱是蒙汉语兼用、蒙汉民歌皆唱,有时蒙歌汉唱,有时汉歌蒙唱,老百姓把这种蒙汉交融的演唱方式称为“风搅雪”。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人台又融入了秦腔、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戏剧特点,逐渐发展成为如今以戏曲为主的表演形式。
      二人台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民间戏曲,俗称“打玩意儿”。清光绪年间,在蒙汉民歌和“丝弦坐腔”基础上,吸收了山西河曲一带传来的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清末民国初,二人台在土默川形成为萌芽状态的小戏,由七八个人组成的民间小戏团,在劳动之余经常自发地组织演唱,自娱自乐。携同乐器“笛子”“扬琴”“四胡”“四块瓦”的吹拉弹唱,艺人们合奏出生动、诙谐又韵味实足的二人台小曲,把根脉深深地扎在敕勒川地区人民群众的心里,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二人台已成为土默川平原特有的文化特色与艺术景观。二人台成为戏曲后,融汇了音乐、舞蹈、绘画等诸多艺术元素。同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二人台的民间艺人。
      土默特右旗乌兰牧骑二人台艺术团在向土右旗送去精彩的传统戏曲“大餐”时,也将舞蹈、绘画等形式带给百姓,让群众能全方位多侧面地更好传承与发扬本土艺术。随着二人台小戏的发展与壮大,这项民间艺术走出田间地头,被带到了全国各地,并繁荣发展。一位民间老艺人对二人台的产生与成长高度地概括:孕育在山西,成长在内蒙古,发展在全国。
出于对于民间文艺的重视,在全民、全社会共同传承优秀文化的势头下,敕勒川地区的二人台艺术以敕勒川为土壤,与这片土地形成互相依存的关系,不仅自身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也为地方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地区文化发展的支柱项目之一。

二、文化引领 提升群众意识

      纵观文艺创作大环境,机械化生产和快餐式消费正在减少,社会效益被放在了首位。颇具群众基础的二人台小戏,适应时代的需要,摒弃了过去低俗的氛围,开始承担起净化社会风气、凝聚百姓人心的社会责任,不仅在弘扬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上发挥积极作用,更为深入挖掘敕勒川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努力实现文化强区大繁荣的目标而努力。
      二人台小戏之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是因为它生动鲜活,能迅速便捷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是活跃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丰富文艺创作素材,挖掘培养基层艺术创作人才,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文艺创作者们不断创新,新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敕勒川地方生态特色,弘扬敕勒川地区民族文化。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意识到,文艺创作只有减去浮躁,沉下心来,真正深入生活,扎根群众,本着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怀的原则,才能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故此,二人台创作演出逐年活跃,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优秀的小戏,反映的大都是犄角旮旯的小事与情感,但都很有时代感,能快速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新矛盾。表现内容涉及新农村建设、邻里关系、计划生育、安居工程等多个方面。正是这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得二人台小戏把人生百态中看似寻常的大事小情,演化成了内涵深刻的舞台艺术作品。通过对这些剧目的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打造,也使二人台创作融入更多群众智慧,许多表现手法也令人叫绝。
      敕勒川上的土默特右旗,近年来不断加强和利用二人台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建设乡村文化大院、职教培训和乌兰牧骑展演等方式,使群众文化生活、思想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土默特右旗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此时专业与半专业二人台演员已近三千人。就是利用这一优势,土右旗注重挖掘活跃乡村文化资源,积极推动乡村文化大院建设,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成为文化大院的生力军。到2019年,土默特右旗一共有201个文化大院,覆盖全旗绝大部分乡镇,实现了乡乡有特色、村村有阵地的文化大院建设新格局。通过将文化大院与建设村史馆、博物馆及综合文化服务站相结合,建成了双龙镇博物馆以及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一批配套文化场所,使文化大院真正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文明新风的阵地,为农民群众带去了科普知识。同时,将政策讲解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融入地方文艺,极大地丰富了民间文艺的创作思路,使文艺作品有了全新的时代元素。
      从另一个层面讲,将国家的方针政策融入民间艺术,让农民群众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规范自身言行,树立文明观念,即是学习,同时也是思想的管理,不仅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更能促使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形成健康和谐的新农村社会风尚大有裨益。
      民间文艺看似普遍,却有十分广阔的群众基础与强大的吸引力,利用民间艺术的引领与带动作用,可以激发农村群众文明热情,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境界,同时提高广大农村农民的素质,对培养新型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敕勒川地区文化厚重,艺术形式多样,蒙汉民族共同缔造的这片土地上,民间艺术形式独特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发挥地方民间艺术的引导力,即是对民间文化最好的传承,也是和谐社会向心力最有效的凝结。

三、模范带动 引领时代风尚

      敕勒川的踢鼓子、脑阁、剪纸、面塑等艺术,很多已被列入非遗技艺。这些技艺的精通者与追随者比比皆是,被列为非遗传承人的崔霞表示,非遗传承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体验中国民俗文化,将现代文明与精神融入传统,实现传承非遗的目的。不论是二人台,还是“手工非遗”,在传统中注入时代正能量就是新风尚。配合非遗技艺的传承,土右旗完成多项非遗文创产品长卷,展示文创项目作品:30米长《二人台与剪纸》、炕围画《红楼梦》《三国演义》、景泰蓝《蒙古民族服饰》等,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为其注入时代元素。
      二人台在过去被叫作“打玩艺儿”,因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的二人演唱形式,所以被称为二人台。作为具有丰富故事情节的地方戏曲,载歌载舞的二人台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土默特右旗双龙镇磴口村的赵长发是当地出了名的二人台爱好者,2009年他在自家院中办起文化大院。在开办文化大院的这些年中,紧跟时代号角编排了30多个二人台节目,并且每年都会在旗里的春节晚会上表演,另外赵长发个人还参加了很多二人台的擂台赛。平日里他把党和国家的各类方针政策写入唱词,将时代精神汇入剧情,与村中的村民共同排演成戏,并多次登上文艺后台,成为二人台艺术发展道路上最基层的助推实践者。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二人台艺术,土右旗通过打造二人台艺术节,创造出了以传统二人台、新编剧目和现代文化艺术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品牌效应。每年夏天,土右旗都要举办二人台文化艺术节,至2020年已经历时17年。在整整一个月的准备时间里,专业演员、民间艺人、学生、军人、农民……各行各业、老中青少,数以万计的二人台爱好者纷纷走上舞台尽展才艺,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融合了传统唱腔和现代文化生活内容的新编二人台剧目,以其本土化、乡土化、大众化和时代性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二人台民间艺术的发展之路上,艺人们把时代新意写入唱词,将时代脉搏汇入艺术,使传统文化发出时代强间,这就是这门老曲艺的“时代新说”。

四、艺术传承 创新带动发展

      十三五期间,中国戏曲学院土右旗艺术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成立,特设置了中国戏曲学院二人台专业课程,培养了二人台表演艺术人才队伍。
      二人台民间艺人郭威、康占女,曾在晋蒙陕冀四省区二人台艺术电视大赛中共同表演的《害娃娃》获得一等奖。贾全贵、张兰英在赴京参加中国西部农民十大歌王黄河原声演唱会上,分别荣获“西部坐腔王”“百灵歌后”的称号。青年歌手李春霞、王海燕在未经世面前,参加全国13省市自治区花儿民歌大赛,分别获取金奖、银奖。土生土长在敕勒川地区土右旗农村的刘树宝、柴月华,更是沙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在中央电视台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决赛,获取原生态唱法优秀奖。
      近年来,土右旗不断加大本地区民间艺术的传承力度,不断加强二人台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建设乡村文化大院、职教培训和乌兰牧骑展演等方式,使敕勒川民间艺术广泛推广。乌兰牧骑“戏曲进校园”活动,把二人台艺术带进校园,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传统艺术的文化魅力,不仅传承了传统艺术,同时培养了人才。至2019年,土右旗有10多个民间艺人创办的二人台艺术培训班,培养出二人台艺术人才700余人,成为土右旗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的主要力量。   
      土右旗的二人台进京城、出国门,已成为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盛开的奇葩。早在1953年,敕勒川上就涌现出高金栓、刘银威、刘全、任万宝等民间艺术人才,将本地民间艺术唱响全国。近年来,土右旗通过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既传承和发展了二人台文化艺术,又增加了经济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据土右旗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文化劳务输出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亮点。全旗现有业余二人台演员2000人左右,每人每年平均收入12万元左右,全年可为土右旗增加收入4000万余元。民间艺术不再是糊口的“玩艺儿,而是增收的职业。2013年,第十四届“文华奖”获奖名单出炉,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获“文华剧目奖”,这部剧从2006年创作完成至2020年6月,已经成功演出400余场,并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诸多奖项。二人台现代都市舞台剧《万家灯火》突破传统的二人台剧目表演形式,一经演出就大获好评。

五、传承文化 发扬民族精神

      二人台艺术在推动民间艺术发展、促进文化建设的同时,对提升地区知名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呼和浩特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名单上,托县有3件作品获奖,戏剧《君子津》就是其中之一。这部由托县乌兰牧骑组织创作排演的大型二人台历史剧,根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的相关史料而改编,在音乐、舞蹈、表演等诸方面吸收、融入了多种姐妹艺术的元素,使二人台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该剧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诠释了“诚信担当、正直无私、淳朴善良、仁义友爱”的“君子精神”,对传承古老的云中文化,发扬托克托精神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现实意义,一经演出就广受好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人台艺术表现形式也不断丰富提高。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忆秦娥·娄山关》、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乐句与二人台唱腔的糅合,现代歌舞包括伴唱、伴舞与二人台载歌载舞形式的穿插交融,京剧、晋剧等地方戏曲板式、程式的移植借用,以及布景、灯光、字幕、烟雾等现代新科技手段的使用,都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和精神上的艺术享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也明确要求:“大力宣传和弘扬有内蒙古特色的优秀民族文化,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民族团结、文化交融的地区,敕勒川的二人台民间艺术有着深厚的发展空间与时代意义,是地区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是文化建设的先锋队。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