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信息 > 内容
学者研究表明: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参加对阴山之北柔然的战争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作者:丁铭 白冰 日期:2010/12/9 浏览量:4632次
字体:     

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是一部流传了千百年的北朝民歌。然而,历史上是否有花木兰这个人?她是哪里人?《木兰诗》所述内容是否真实?她在哪里参战?记者最近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采访时,从当地专家的考证和一些史料里找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在1982年曹熙先生发表的《木兰辞新考》中,明确花木兰确有其人,“花”是后人加的姓,木兰本名穆兰,穆是鲜卑人姓,约公元412年出生在河南地,属今日的鄂尔多斯市。对于《木兰诗》所述内容的真实性,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早已肯定是“真实的”。

    据包头医学院历史系教授张贵先生考证,鲜卑人是在圣武皇帝时从今日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迁到阴山一带的。鲜卑人南迁后,花木兰的父亲亦被安置在河南地居住。

    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参加对阴山之北柔然的战争。根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自周、秦、汉、魏,前后出师北伐,唯有三道。”其东道是从今河北定县出喜峰口中,西道是从陇西出甘肃安西。中道出黑山头,黑山头即今日包头昆都仑河谷北之阴山。

    从今日鄂尔多斯市的“河南地”到黄河边是一天的路程,从黄河边到昆都仑河谷之北阴山正好也是一天路程,正与《木兰诗》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相符。
    花木兰的父亲是列入编户的鲜卑人,因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鲜卑人迁居的河南地,早在秦汉时期已开垦,称之为“新秦”“新秦中”(意为宝贵之地),农业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这样,花木兰的父亲才可能“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张贵认为,按怀朔镇出生的北齐皇帝高欢当年有了马才当队主、函使这一史实推断,花木兰是带上骏马参军的,而且在军中亦是一名函使,因为诗中所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正好是花木兰作为函使的深切体验。而作为函使不必与其他男性吃住在一起,她的女性身份才没有暴露。

    公元442年,花木兰从军12年,“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天子”北魏皇帝拓跋焘接见了花木兰,并封她为“尚书郎”。花木兰担心自己的女性身份暴露,提出“还故乡”。

    张贵认为,拓跋焘任命花木兰做“尚书郎”,说明她是有文化的鲜卑人,因为尚书郎历来是文人担任,负责掌管文书奏章。这样,花木兰回到故里,脱下战袍思绪万千,写成《木兰诗》是顺理成章的事。公元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禁止使用鲜卑语,大量鲜卑人内迁山东、河南一带,花木兰后裔也必然内迁。《木兰诗》也逐渐译成汉语广泛流传。(完)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