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随笔杂谈 > 内容
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诠释敕勒川地域文化核心精髓
来源:本站 作者:李树榕 日期:2023/2/2 浏览量:323次
字体:     


      这是多么敏锐的文化眼光,这需要多么大的思想魄力,这是多么自觉的时代担当啊,要以长城为题做大文章。这是我看过三期内蒙古广播电视总台拍摄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长城长》时的总体反应!雄伟,雄奇而伟大,神秘而壮观,是人们一提到长城首先就会想到的。这不仅由于长城跨越两千多年的时间和两万多公里的长度,也不仅因为被英语翻译成“伟大的城墙”的长城就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更不仅因为长城是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而是因为她之所以“雄伟”,是以其无比博大的文化容量和无比厚重的哲学内涵,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可以深入攫取的“中国经验”。作为具有无比巨大视觉冲击力的历史建筑,长城经历的历史变迁异常丰富甚至繁杂,要从每一块长城的砖石上读出先人的智慧、勤劳、意志、精神,包括血泪和生命,谈何容易啊!这是一档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综合答题、文化解析、辅以外景短片、文艺演出、现场互动等形式,气氛热烈,内涵丰富,既接地气又高大上,给观众不断带来满满的获得感。说实话,作为中华儿女,一提到长城无不感到亲切和自豪。但是若说到长城详尽的历史和故事,大多人知之甚少。因为这是涉及到十几个朝代更替、众多地域变革的历史大话题。从全球视野来看,长城既涉及到文化人类学、建筑学、政治学、军事学,也涉及到伦理学、哲学和美学。所以,尽搜关乎“长城”的文学艺术作品,数量和质量都非常有限,由此可以看出要做好这一档《长城长》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有多么不容易!长城,是一部历史和文化的巨书,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豪文化自强均包含在其中。当然,长城激发出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省更是深入灵魂。因而,把浓厚的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寓于其中的《长城长》,其时代担当的分量便可想而知。主创人员立足于“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力图把趣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与思想性紧密结合,牢牢抓住观众的心理关注点,引导大家一步一步走近长城,一步一步走入长城,从其一砖一石中读出历史的回响和中华文化的厚重,令人浮想联翩……跟随节目的开播,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观众就会情不自禁地发问:最早的长城在哪里,最后一次修建的长城又在哪里?为什么不再修建长城了?最高的长城在哪里?最矮的长城又在哪里?起初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什么!随着历史的演进长城的文化功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两千多年过去,还有许许多多长城维护者?为什么在外国人的眼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符号?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真实的吗?它是怎样在民间流传的?今天,当我们称长城为雄奇时并引以为傲时,又怎样理解长城精神和长城文化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长城长》或者用答题方式或者用学者解读的方法,或者用文艺演出的方式都给予了观众以解答。从中,我们对中华文明进行了再发现:发现了自己的祖先超乎寻常的生存毅力如何铸造成人类建筑和文明的奇迹“长城”,发现了长城的出现如何有力影响了世界东方文化的进程,发现了和而不同、不同而和的哲学境界所奠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这档节目有太多的看点了。长城,是物质实证性历史文化资源,与长城相关的著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能够在节目中获得,以此激励我们跳出长城看长城,跳出历史看历史,从长城有型的视觉奇观中,挖掘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其时代担当和文化自信便不言而喻了。如同长城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雄伟壮阔一般,敕勒川地域文化的核心是民族团结共融,共同发展,极具时代正能量。我们要紧跟时代号角,在铸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的指引下,将地域文化研究推向前进,使其思想意味更加长久,文化影响更加深远。

      李树榕,女,1954年6月生。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第十届政协常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聘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教授。内蒙古自治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作者系内蒙古研究会理事)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