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思潮争鸣 > 内容
浅谈二人台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来源:本站 作者:杨存旺 日期:2023/2/2 浏览量:750次
字体:     




传承、发展与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二人台艺术已经流传了百年之久,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保留什么摒弃什么,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商榷的问题。二人台艺术的最常见形式就是牌子曲、传统唱腔、二人台小戏。这三类虽都属二人台艺术之列,但却又有其各自的艺术特色及表现形式;二人台牌子曲脱胎于二人台,用枚(笛子的一种,演奏二人台牌子曲的专用乐器)、扬琴、四胡、四块瓦、梆子等乐器演奏。牌子曲既可以以伴奏的形式融入二人台唱腔音乐,也可以以民间器乐演奏的形式独奏或合奏。传统唱腔取材于各地民歌、山曲儿,题材丰富,篇幅较小,常以一男一女对唱的形式出现。二人台小戏分为传统小戏和现代小戏,小戏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演员分饰角色、有摆台道具,相比牌子曲和唱腔来说,演出时间较长。这三类都是二人台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牌子曲、传统唱腔、二人台小戏相对应的分别是乐队、唱腔、道白。研究牌子曲、传统唱腔、二人台小戏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实则是研究乐队、唱腔、道白三方面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对于二人台的乐队、唱腔、道白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一、乐队宜发展

传统的二人台乐队由枚、扬琴、四胡、四块瓦和梆子等乐器组成。在这五件乐器中,枚(匀孔笛)为吹奏乐器,适合挑高音,耍花腔,使曲调婉转、跌宕起伏具有层次感;四胡音色清脆,绵延不绝,与枚相互呼应,以弥补旋律声部(一般为枚演奏空缺的音符),使音乐更加丰满;扬琴可以奏出密集的音符、双音和分解和弦,双音一般以五度、八度为主,能使枚和四胡能更好的贴合在一起,是这个小乐队中的粘合剂,在枚和四胡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四块瓦则起着烘托气氛,加花变奏的作用,四块瓦音色穿透力强,可快速轮奏也方便加花变奏,演奏者一般即兴演奏,使乐曲更具趣味性与风格性。梆子一般以稳定的速度贯穿全曲,使乐曲节奏鲜明,易于附和;就是这种简洁的器乐组合形式,最大程度的突显了几种乐器的技术性能,在传统二人台音乐中,包括传统的二人台牌子曲,是没有低音声部的,这几件乐器所奏出的大多是横向线性的复调关系,“你静我动、推闪躲让、加花变奏”等是二人台音乐中常常使用的方法,使乐曲具有镂空的艺术结构特征,这也是二人台音乐最大的特点之一。传统的二人台乐队中,人们常常这样说“枚为骨,四胡为肉,扬琴为衣着”可见枚在这个小乐队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二人台乐队中枚起着定调、领奏的作用,在过去没有校音器,扬琴与四胡常常通过枚进行调弦,而枚是平均孔构造,这样的特殊构造,相对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十二平均律来说,E这个音偏低、降B这个音偏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音不准。但是在传统的二人台音乐中,通过枚校音的扬琴和四胡E和降B这两个音和枚完全统一,所以所奏出的音乐特别协和、贴合。在二人台的流传过程中,大家也早已养成了这样的听觉习惯,更没有觉得不准,准与不准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对于大部分当地人,一出生听到的二人台就是这个样子,也很少接触到其他音乐形式,偶尔接触到其他音乐形式,反而还觉得不如二人台听着舒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人台逐渐走上专业化道路,有了专业化剧团,二人台音乐开始逐渐有了“约束”,为了追求音响效果的丰富、丰满,二人台乐队中也逐渐加入新乐器,比如大提琴、电子琴、琵琶、二胡等,这些乐器的加入就大大冲击着传统的二人台音乐,因为这些乐器都是十二平均律定调,尤其是电子琴,半音齐全,半音关系明确,而扬琴也是用的十二平均律消音器校音。只要在二人台乐队中加入了一件以十二平均律为律制的乐器,就必须将枚演奏的E和降B进行处理,将E升高,降B降低,否则在乐曲中就会出现不谐和的二度音程。对于这一问题专家们也展开过讨论研究,有说应该保留传统二人台乐队和韵律,不宜加入其他乐器,反之,则认为应该加入其他乐器,改变枚E、降B的音高达到发展乐队的效果。笔者认为后者更有道理,在不改变二人台五大件乐器的基础上,通过加入低音乐器、键盘乐器、其他弹拨乐器、拉弦乐器等,使二人台音乐更加丰满,音色更加丰富,保留了之前的以线性旋律为主的风格,又加入了纵向和声的思维,使整个音乐更加具有可听性,并且可以满足大型舞台演出,这对于二人台艺术的发展是有极大帮助的。对于听觉方面,仅仅是E降B这两个音的细微变化,对于熟悉二人台的群众来说也几乎听不出来。如果不这样做,仅仅为了保留传统的二人台音乐形式,不加入其他乐器,二人台音乐只能停留在小范围演出、自娱自乐的阶段,音响效果较单一,音量较小,不利于二人台艺术的发展。当然,在一些乡村、社区等,目前仍能见着传统的二人台音乐,他们保留着最原始的二人台乐队建制,自娱自乐。但是在专业的剧团及二人台艺术学校,必须要以十二平均律的思维去教学、排练,这样才能使二人台音乐有更好的发展,走得更远。


二、唱腔宜创新

传统的二人台唱腔是男女同腔,高亢明亮是二人台独有的特点。在二人台演进的过程中,教学大多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很少有教材或理论作为支撑,在二人台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演奏、演唱、表演或理论方面都没有系统的教辅材料,现在大多数的教学依然是口传心授,师徒传承有利有弊,好处是师傅可将他的演艺风格、特色直接传授给弟子,师高、弟子高也。而师徒传承的缺陷则是师不高,弟子拙。弟子过分依赖师傅,再加上弟子文化水平不高,很难再突破,更不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二人台艺术就不会有大的发展对于二人台唱腔,目前的教学也仍保留在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这一阶段,二人台专业教学化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较完备、科学的教学体系。二人台唱腔高亢明亮、男女同腔这一特点就要求老师必须有扎实的演唱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其次对演员的自身条件也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男演员,我们常见到一些男演员一曲唱罢面红耳赤,气喘吁吁,常年累月的演出,声音变得沙哑无力。为了保护演员的嗓子,延长职业寿命,顺应时代发展,笔者认为二人台教学中,在保留二人台传统唱腔风格的前提下,必须加入系统、科学的声乐发声训练方法,比如学习过程中,要练习气泡音、咽音等发声方法,演唱时要做到有强大的气息支撑。男声可以借鉴、采用假声男高音的一些训练方法。摒弃老一辈民间艺术家用最传统的原生态方法进行演唱,特别是在高音区显得声嘶力竭,特别费劲。之前从事二人台的演员,要求自身的嗓音条件特别好,可以轻松进行各个音区的演唱与转化。将科学的声乐教学、训练、发声方法运用到二人台教学和演唱中,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二人台风格,也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训练更多的人从事二人台的演唱工作,提升了演唱水平,最重要的是延长了演员嗓子的寿命,延长了二人台的职业生涯。


三、 唱腔、道白用语宜传承

二人台是一个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剧种,不论是二人台唱腔还是道白,其语言中地方方言色彩浓重,并且在唱词和道白中存在大量口语化词汇的应用,充分运用了衬字、虚词和叠音词,以及流传在当地的谚语、民谣、歇后语等,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二人台的语言风格、语言特色及其方言风貌等,对二人台艺术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提议将二人台唱腔和道白中的用语完全改成普通话,可以更好地发展、推广和弘扬二人台艺术,觉得是因为语言限制、禁锢了二人台艺术的发展。笔者认为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二人台从产生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尤其是在农村,更可谓家喻户晓,为什么群众能如此喜欢二人台,其主要的原因是二人台是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是当地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的就是广大人民的生活、劳作等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故事,群众根据自己的现实生活,配上平日上口的曲调、串话,这就是二人台的雏形。二人台之所以在晋蒙陕冀有着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就是因为接地气,群众熟悉它,听得懂,听着亲切,更能通过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二人台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语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二人台艺术中,语言需要传承,传统的唱腔、小戏中,语言越“土”,越贴近人们的生活,越是受老百姓欢迎。

如果将二人台艺术中的用语都改为普通话,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仄韵、对仗问题,方言中常用的叠音词、虚字等能很好地使唱词或道白对仗、押韵。如改为普通话则完全失去了它的魅力和韵味。如在其他地方上演、推广二人台其实也不难,只需要将提前制作好的字幕,随着唱腔或道白同步播放就可以。中国的地方剧种不胜枚举,如昆曲、晋剧、花鼓戏、秦腔等。在初次听其他剧种的时候,如不搭配字幕也很难听懂其唱词和道白,如若为了使全国各地观众都能清楚地听懂、听清楚每个剧种的语言,而将所有剧种改为普通话进行演唱和道白,也就完全失去了这一剧种的精髓,甚至可能推广至全国的想法没有达成,最后将本土的观众也逐渐流失,这肯定是行不通的。

通过对二人台乐队、唱腔、语言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研究,笔者认为有一些东西是需要跟着发展与创新的,这个发展与创新是不动其根本,不破其原则,通过这一点的发展与创新会让二人台艺术走得更远、成就更高,群众会继续喜欢二人台,热爱二人台,这个发展创新就是成功的。如果动摇了它的根基,使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甚至动摇了它的群众基础,说明这个发展是行不通的,那么我们就需要传承,保留它最原始的样子。

(杨存旺: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二人台教育基地负责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市民协副主席。)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