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思潮争鸣 > 内容
作品创新势在必行
来源:本站 作者:武利平 日期:2023/2/2 浏览量:379次
字体:     

      

     

 

11岁开始从事二人台表演艺术,五十多年来感受颇深,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每次的二人台艺术节期间都会举行一个研讨会,研讨会解决什么问题,谁去解决,恐怕关注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把事情做了。值得欣慰的是,今年与以往有所不同,有了新气象,我们有了新鲜的空气,那就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介入,说明二人台在学术领域的认可程度得到提升,又给二人台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外在推力,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之前从事二人台学术理论研究的专家多,而对二人台的管理、具体发展、实施方面的研究很少,相关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领导者更是很少。我们是搞研究的,研究出来的理论成果要解决什么问题,谁去解决,还需要具体从业人员做好研究与实施之间的转化与衔接工作,让我们的理论成果转化成具体工作中可实施的内容,让我们的理论辅助二人台的发展,这方面的具体措旗其实讲得并不多。我们内蒙古在艺术方面让大众所熟知的节日盛会有乌兰牧骑艺术节和二人台艺术节,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一次对二人台的研讨。

我从事二人台事业多年,回头看有两个问题触动我很深:一是创作,二是人才问题。今天我主要讲二人台作品创作方面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人台的作品创新不够。人们熟知的传统剧目“三打一走”(《打连城》《打樱桃》《打金钱》《走西口》)越来越陈旧,不是我们这些传统剧目不好,而是能够适应今天演出市场的剧目很少。我们应该多创作出一些适应今天观众审美需求和市场需要的作品。我曾经表演过的《摘花椒》很受欢迎,不是二人台的传统剧目,而是东路二人台老艺人从川剧小戏一折中学习而来的一部作品。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在这个剧目的基础上作了修饰与改造,后获得了四省区二人台的特等奖。由此,我与二人台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根据二人台剧目《压糕面》创作了《喜上喜》,将部分剧情改编成符合时代方向的内容,得到当时有关部门的认可,后成为优秀剧目。实践证明,类似这样的剧目挖掘与整理是有可能的,而今天我们对于传统二人台剧目的挖掘与整理力度远远不够,最多的也就是炒冷饭。二人台传统剧目表现的故事情节是家长理短的生活锁事,不论改编还是创新,都要留有时代的印迹,注入时代的精神,这样才能得到今天观众的认可。

当年,我曾提出三个创作原则,一是挖掘整理一批优秀的、可改造的二人台传统作品;二是创作一批跟上时代,能反映时代的新的二人台作品。有一段时间,我们在表演《分粮》《接婆婆》等新创作的小型二人台作品时,趋向于往“大”做。2021年在沿黄地区九省市地方戏展演中,我发表了相关想法。我认为,当前的二人台艺术发展与改造有些盲目,发展太急,对传统的继承方面欠缺,要演大戏要具备大戏的资源。比如,每个行当应具备一至二名演员,而放眼我们全国二人台领域,红黑各行当中有实力的演员很少,团队力量达不到要求。其二是体量,二人台演家长理短的小戏很好看,一旦演大戏,不论从体量、音乐等多方面都受到制约。另外,要完成一部大戏,简短的唱词无法渲染核心内容,五句以上的唱词我们在表演时就有“抓瞎了”,有人提出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一个调唱十次,从慢板到快板再到捏子板重复唱,这样是不行的。所以在唱词这一方面,我们二人台改大戏存在短板。其三,二人台有唱没“腔”,其它剧种“腔”的位置在二人台中靠衬词来替代,所以二人台向大戏发展,我们方方面面都受到限制。

我们二人台资源有限,要想发展,怎么发展,我觉得要守住我们的底线,守住精彩的二人台表演 我们的特色,守住我们的灵魂,比盲目发展可能要好一些。

其次,如何能让二人台跟上时代,让年轻人喜欢,这就需要不断发展,用动态的发展去影响观众,带动市场。而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不单纯是二人台的问题,更是全中国戏曲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全民族性的问题。曾经有人提议把二人台向动漫靠拢,或者是通过快手宣传,也有人说可以让二人台走进学校,这样可以解决二人台当前人才尴尬的局面。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推动和宣传,也可以用动漫的形式把它时代化,但是不论是哪种方法,哪种宣传,观众最终想看的是二人台,老百姓看的还是二人台的本真。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我们的二人台是有进步的,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上一届二人台艺术节的主题是“亲亲的二人台”,其中的主题歌是二人台的曲调,只要是喜欢二人台文化的人都很喜欢这首歌。因为它的音乐特别朴素,特别上口,完全保留了二人台音乐曲调的特色,几乎年轻人都能唱。虽然不能保证所有年轻人都喜欢,但是可以保证部分年轻人可以接受,借此可以让年轻人了解二人台,熟悉二人台。我认为这样的发展是有空间的。

二人台在西部地区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是大众的二人台,是老百姓的二人台,要把二人台的群众性,人民性彰显出来,人民的艺术一定要让人民喜欢。只要我们二人台的从业者、编剧、导演立足在给谁看的基础上,倡导三贴近原则,我相信二人台永远死不了。

                                                                                   ( 根据讲话录音整理并节选)

                 (武利平: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第十九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二人台非遗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 )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