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趣闻佚事 > 内容
剪纸:草原文化“活化石”
来源:呼和浩特市日报 作者:贺彩凤 日期:2011/1/12 浏览量:5220次
字体:     
“剪似银马,纸如草原,剪飞纸转,花开万千。”这是作家冯骥才先生对剪纸艺术的高度评价。作为内蒙古草原文化的活化石,和林格尔的剪纸艺术可以说有享誉世界的美名。7月18日上午,记者与内蒙古剪纸学会会长段建一见面,他便拉着记者去领略一幅幅剪纸作品的魅力。

  在记者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段建感叹道:“过去人们传统观念中认为剪纸不过是贴个窗花、装饰一下家里的想法其实存在误区,许多人还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其实这些散落在内蒙古民间的剪纸作品是研究草原文化的‘活化石’,如果抢救不及时,很可能被当柴禾烧了。”

  也许是对剪纸艺术太痴迷了,这几年段建带动着一批同样热爱这门艺术的人奔波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路上。每年都要近百次到乡里、村里收购剪纸作品。今年他又发现了20多位优秀的民间剪纸艺人。但是仅仅只挖掘作品、民间艺人是不够的。在段建的心里,如何把剪纸艺术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它的价值是他的一个梦。为此他们在和林盛乐百亭园,把剪纸作为重点旅游项目向游人推介,并且许多跑外的和林人还在名片上印上剪纸。

  现在也有令段建欣喜的事,2003年和林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2006年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剪纸还被列入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同年在第二届国际剪纸艺术节上,和林也被东西方文艺家协会授予“国际剪纸艺术之乡”。段建激动地说:“现在我正在编撰《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集成》和林卷。我对剪纸艺术的未来充满信心。”

  如果说剪纸艺术是享誉世界的瑰宝,那么在这片热土上还有更多值得我们用心去挖掘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这些宝贵的财富,和林县文化馆办公室主任刘涛是一脸的兴奋。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在乡间探宝的他从来没有想到家乡居然会有这么多的“宝贝”。“唢呐、大新营子的秧歌调、庙会、巴淑英老人的山曲……”也许是对这些文化遗产太偏爱了,刘主任显得有些激动,他说,“现在我们已普查出六项文化遗产,其中有文学方面的、有民俗方面的、有乐器方面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8000多公里的行程中寻到的。到目前已收到了900多件实物和作品。”

  然而最让刘主任得意的是现在他们已完成申报项目三项,其中剪纸艺术已经被列入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外今年他们还准备把庙会、巴淑英老人的山曲进行申报。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