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春秋 > 内容
薄音湖
来源:本站 作者:瑛瑛 日期:2011/3/16 浏览量:40370次
字体:     

    薄音湖,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1946年11月13日生,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左中旗花胡硕苏木人,蒙古族。1965至1970年,在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后从事行政工作。1978年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中国北方民族史专业研究生。师从翁独键,攻读明代蒙古史。198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分配到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工作。1983年评为讲师。1987年评为副教授。目前侧重于明代蒙古史的研究,撰写《明代蒙古史略》。

主要论著:  
  《达延汗生卒即位年考》,《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俺答汗征兀良哈史实》,《内蒙古大学纪念校庆25周年学术论文集》1982年《俺答汗征卫拉特史实》,《内蒙古大学学报》1983年第3、4期《俺答汗征卫拉特史实》,《内蒙古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16世纪末叶西藏喇嘛教在内蒙地区的传播》,《内蒙古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薄音湖——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蒙古史学者之一 

    薄音湖(Buyanhuu),男,蒙古族,1946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1970年内蒙古大学历史系毕业,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读在职研究生,师从著名的蒙元史专家翁独健先生学习元史和蒙古史。1981年以毕业论文《俺答汗研究》通过答辩并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到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工作。1983年评为讲师,1987年评为副教授,1995年评为教授。1988-1999年先后任蒙古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2001年到人文学院历史系工作,是历史学专门史专业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术兼职有: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研究会理事、《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委会主任等。 
    薄音湖教授一直从事本科生教学工作,曾为历史系讲授蒙古史、北方民族史等选修课程,近年来又讲授主干基础课程历史科学概论。他的教学以内容丰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讲述生动受到学生欢迎。此外,他长期从事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讲授史学理论与方法、北方民族史、蒙古通史、蒙古史研究、中国古代史论著导读、元史研究、明清史研究、史料学等十余门课程。他授课针对性强,既有基本知识,也有学术前沿动态;他特别强调科研的创新,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丰富的材料和前人一切相关成果,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意义的课题,写出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他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科研道德,不盲从前人,但要尊重前人,不受束缚亦不可诋毁,更不允许剽窃抄袭。由于要求严格,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有较好的科研结果,有5篇博士学位论文被收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之中,2篇博士论文已正式出版,3篇博士论文正在出版过程中。迄今招收硕士研究生17名,已有8名毕业,全部获得硕士学位;招收博士研究生19名,已有7名毕业,全部获得博士学位。他以辛勤的汗水,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高层次人才做出了贡献。 
    薄音湖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科学研究,主要领域是蒙古史、元史、明史、蒙古史文献、内蒙古地区史。目前已出版专著7部:《一代天骄和他的继承者》、《元太祖本传》、《明代蒙古史论》、《简明古代蒙古史》(明代蒙古部分)、《内蒙古历史文化》(第五编)、《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二人合作)、《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二人合作)。其中《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在1997年获内蒙古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简明古代蒙古史》在1999年获内蒙古社科规划优秀成果三等奖;《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在2003年获内蒙古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外在国家、省级和国(境)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及日译汉、英译汉、俄译汉学术论文10余篇。 
    薄音湖教授的研究成果,以掌握资料和前人成果详尽、论述严谨、语言流畅,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如他的毕业论文《俺答汗研究》及发表的相关论文,因首次利用了珍贵的蒙文史料《阿勒坦汗传》、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土默特首领俺答汗而受到国内外蒙古史学界的高度重视;他的《呼和浩特(归化)建城年代重考》一文,利用了新发现的史料,所得出的“呼和浩特建成于明万历三年(1573)、扩建于万历九年(1581)”的结论已被广泛接受。他以孜孜不倦的努力,为促进蒙古史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被认为是蒙古史学界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之一。 
    薄音湖教授一直承担国家和自治区各级科研项目,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卷》、《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史卷》的辞条撰写。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蒙古学百科全书·古代史卷”的编撰,任主编。该书目前已完成,正在排印中,将于自治区60年大庆前出版。全书200多万字,附图数百张,这将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蒙古史大型工具书。同时,他还承担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项目“万历武功录”、“卢龙塞略”的整理研究,其中“万历武功录”已排印,即将出版。 
    鉴于薄音湖教授在学术上的成就,1990-1991年他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邀请,在早稻田大学任外国研究员一年,1996年应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系邀请,为该系研究生讲学一学期。此外还多次赴日本、台湾参加学术研讨会。他还曾帮助日本培养蒙古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台湾地区的蒙古史专业研究生也有多人前来请教论文撰写问题和搜集材料。他为扩大我们的蒙古史研究在国(海)外的影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此被认为是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蒙古史学者之一。 
    薄音湖教授在任蒙古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期间,为科研教学管理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为巩固和发展内大蒙古史研究的学术地位做出了贡献。来到历史系后,在院系的领导下,为历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竭诚工作,发挥着学术带头人的作用。

                      为民族文化传薪播火——记蒙古史学者薄音湖     

    这里有广阔的良田、牧场;日月流淌着的新开河滋润着这片土地。1946年薄音湖就出生在这里——科尔沁左翼中旗南骆驼场村。祖辈都是普通的农民,父亲和母亲在这一年参加了革命,襁褓中的他随父母前往当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所在地乌兰浩特。后几经辗转,来到呼伦贝尔海拉尔,在那里度过了他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光,1965年顺利考入内蒙古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曾从事交通行政工作。

    蒙古民族滋育了薄音湖,他对本民族充满了感情,并渴望了解它的过去,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继承和弘扬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做些贡献,因而他在上大学时,便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本民族的史学著作,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的多年间,读书无用论正盛行一时,然而薄音湖却信念不移,工作之余偷偷苦读,为自己储备知识,当1978年全国恢复招收研究生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著名的蒙元史专家翁独建先生攻读蒙古史及北方民族史。他的硕士毕业论文《阿勒坦汗研究》,是我国首次利用珍贵的蒙文史料《阿勒坦汗传》深入系统研究土默特首领阿勒坦汗的论著。1981年研究生毕业,他选择来到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工作,这与他的民族情结不无关系。25年来,他始终在蒙古史的教学科研岗位上辛勤劳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不但学生遍布国内外,自己也成长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教授、学者、专家。1993年至1999年,薄音湖出任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所长。2001年到本校历史系工作。期间,1994年被评为内蒙古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除教务外他还兼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理事、《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委会主任等职。 
    作为教师,他既是博士、硕士两项研究生的导师,同时也为本科生授课,尽可能将自己所学传授给更多的学生。他所讲授的历史科学概论、史学理论与方法、蒙古通史、北方民族史、史料学、蒙古史研究等课程,以内容丰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讲述生动而受到学生的欢迎。他指导的博士生、硕士生全部获得了学位,由他带的现有在读博士生10人,硕士生9人,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社科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为科研人员,他有着实事求是和富于创新的学术精神。他的治学特点一是态度严谨,一丝不苟,恪守史学是实学、无信不征的原则。为了搜集珍贵的文献资料,他不畏艰苦,足迹遍及许多省市各大图书馆,撰写论著时努力“竭泽而渔”地使用有关史料,并经过严格筛选,所得结论往往经得起推敲,取得新意。如他的《呼和浩特(归化)建城年代重考》一文,利用了他发现的新史料,所得出的“呼和浩特建成于明万历三年(1573)、扩建于万历九年(1581)”的结论已被广泛接受。他的治学特点二是充分尊重前人,而又不盲从,为此他每研究一个问题时,都尽力掌握已有成果,并给予实事求是的评述,决不掠美,同时依据新史料和新的理解加以进一步论证。他的学风为同行所赞赏,被认为是蒙古史学界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之一。 
    迄今,他已出版了《简明古代蒙古史》、《一代天骄和他的继承者》、《元太祖本传》、《明代蒙古史论》等专著,出版了古籍整理《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二辑。发表论文《达延汗生卒即位年考》、《俺答汗征兀良哈史实》、《俺答汗征卫郭特和撒拉卫郭尔史实》、《俺答汗征卫拉特史实》、《十六世纪末叶西藏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关于北元汗系》、《关于察哈尔史的若干问题》、《明代蒙古的黄毛与红帽兀良哈》、《买的里八剌与脱古思帖木儿》、《明美岱召泰和门石刻考》等50余篇。 
    他还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蒙古学百科全书·古代史卷》的编撰工作,任主编,历经八载,已完成,全书130万字,并附百余幅插图,这将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蒙古史大型工具书;同时承担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项目《万历武功录》、《卢龙塞略》的整理研究,这两部史籍均是研究蒙古史的重要资料,出版后将会继续对蒙古史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鉴于薄音湖在学术上的成就,1990、1991两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他赴日讲学,在早稻田大学任客座教授,进行合作研究一年;1993年参加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蒙古史史料诸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1996年应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系邀请,赴该系为研究生讲学一学期;1998年参加台湾“成吉思汗学术研讨会”;2000年参加日本蒙古学会春季大会。曾帮助日本培养蒙古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台湾地区的蒙古史专业研究生也有多人到内蒙古大学向他请教撰写论文问题和搜集材料。他为扩大我们的蒙古史研究在国(海)外的影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此他也被称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蒙古史学者之一。 
    如今,年届耳顺之年的薄音湖仍然笔耕不辍,为蒙古史研究倾注着心血,仍然活跃在讲台上,为国家培养人才竭诚尽力。他愿以毕生的努力,为家乡科尔沁增光添彩。    (科尔沁夫) 


 


                  薄音湖:蒙古史研究的一项标志性成果(评《蒙古民族通史》)
       蒙古史研究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评《蒙古民族通史》 

                        ● 薄音湖

    近日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民族通史》,由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政府赞助,义都合西格任主编。全书五卷六册,二百万言,详尽地描述了蒙古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概括言之,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系统、完整的历史描述

    蒙古史研究在国际、国内都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近二、三百年间,蒙古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蒙古族历史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具备了撰写蒙古民族通史的条件。在国外蒙古史学界,西方蒙古史学家们先后撰写了一批通史性质的蒙古史著作,如德基涅的《蒙古史》、霍渥斯的《蒙古史》、格鲁塞的《草原帝国》等。国外的这些早期蒙古史著作在观点和内容上显然已经陈旧或不够完整。国内近些年有韩儒林先生主编的《元朝史》、周良霄、顾菊英先生主编的《元朝史》、翁独健先生主编的《蒙古族简史》、留金锁先生主编的《蒙古民族史》刊行,这些著作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前二者侧重于王朝史,对蒙古史的记载仅限于元代部分; 后二者限于篇幅和编写主旨,未能详尽地反映蒙古民族的历史。新出版的《蒙古民族通史》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 
    第一卷记述蒙古民族的起源和蒙古汗国的历史。这一段历史,在过去的有关著作中一般是作为元朝史的序篇加以介绍的, 《蒙古民族通史》把这一段历史列为专卷,详加论述,使人们对蒙古族早期历史有了更为清晰详尽的了解。
    过去学界对蒙古族统治下的元朝史的研究较为充分,而对于作为元朝统治民族的蒙古族在元代的历史活动和历史作用却未能给予足够重视。《蒙古民族通史》第二卷是元代蒙古史,将蒙古民族在元朝统治时期的历史作为叙述主体,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并较好地处理了王朝史与民族史的关系,妥善地处理了作为统治民族的蒙古族的历史和元朝历史的关系。 
    明代蒙古史,由于蒙文史料的不足、汉文史料的芜杂,一直是蒙古史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是第一部关于明代蒙古史的专著,填补了蒙古族通史研究中的空白。 
   《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是清代蒙古史。本卷对蒙古族与后金和清朝的关系,清王朝统一蒙古各部的过程,清代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活动,及清代我国北方疆域的形成,乃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等问题做了全面论述和深入探讨。进入近代后,蒙古民族和中华民族其他各族人民一样经历了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争取民族解放,走向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 《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第一次全方位地为我们展示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总之, 《蒙古民族通史》第一次把蒙古民族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以较大的篇幅,比较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填补了蒙古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广阔的学术视野

    作者把蒙古民族历史的研究放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大视野下,将蒙古民族的历史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来写。作者在《绪论》部分提纲挈领地叙述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作为蒙古民族历史发展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可以使读者更清晰地看到蒙古高原众多北方民族的递嬗和蒙古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蒙古民族通史》时间断限上起蒙古民族的形成,下迄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客观、真实地勾勒出蒙古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反映了蒙古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民族压迫走向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历程。全书记事范围涉及蒙古民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学技术、生活习俗、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蒙古民族与周边各民族、各政权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全面地反映蒙古民族近千年的历史发展全貌,揭示了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客观公允的学术态度

    由于蒙古民族在中国历史,特别是世界历史上所产生的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就使蒙古史研究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同时对蒙古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就颇具争议。《蒙古民族通史》的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持偏见,不故作惊人之论。对蒙古汗国的西征,蒙古汗国对南宋、金、西夏的战争,北元与明王朝的关系,蒙古民族与后金和清朝的关系,清朝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蒙古近代史上一些重大问题,对成吉思汗、窝阔台、忽必烈等重要历史人物,都做了客观公允、实事求是的评价,读来令人信服。

                               广博扎实的史料基础 

    由于蒙古民族历史在中国民族史中的特殊性,蒙古史的史料构成,除汉文史料外,还涉及其他许多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文字,给蒙古史研究造成困难。《蒙古民族通史》的作者们在撰写过程中除广泛地运用汉文的正史、野史、杂史、实录、会要、会典、笔记、碑刻、题记、档案等文献和考古资料及蒙文史料外,还充分利用了国外学者用蒙文、英文、俄文、波斯文、日文、西班牙文等文字撰写的史著、传记、游记、调查报告、考古资料等史料,全书引用书目近千种。同时作者对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进行了认真的甄别和考辨,择善而从,利用不同文种史料之间的比勘及一些稀见史料,对蒙古史上一些重要问题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如第一卷作者利用极其分散的史料记载,对蒙古族先世畜牧业、农业经济状况、早期城市发展、人口数量等问题做了详尽细致的叙述,纠正了对蒙古族先世经济生活研究中若干似是而非的说法。第三卷作者利用呼和浩特白塔题记资料研究北元与明朝的关系,佐证了北元与明朝的关系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论点,同时利用蒙文史料和汉文史料的比较,解决了北元史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令人信服。第五卷的作者则大量使用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当时的报刊资料、当事人回忆录以及日本人撰写的一些比较稀见的调查材料等,对蒙古民族近代史上许多重要问题作了客观准确的论述。 

                              简洁通俗的叙事方法

    历史著作的一个重要社会作用,在于它的普及功能,过去我们的史学著作往往学术性有余,而普及性与可读性不足。《蒙古民族通史》在这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作者不执著于烦琐的考证和大量的引文,史料原文剪裁得当,文字风格基本一致。以通俗、简洁、流畅的语言再现了蒙古民族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使这部学术性很强的史学著作具备了相当的可读性,有利于蒙古民族历史文化的普及。另外, 《蒙古民族通史》印制质量优良,装帧、封面设计简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为全书增色不少。

 
  版权所有 ©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 蒙ICP备12001803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川元和集团院西2楼 ;邮编:010010 
电话:0471-3245480 传真:0471-4961642 E-mail:clc4901612@163.com
您是第 5685028 位访客

蒙公网安备 15019002150207号